文/墨林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世界从何而来?我们又为何在此?而我又是谁?哲学总是伴随着不断的发问,看似荒诞的问题,背后总蕴含着人类最独特的能力——思考,philo-so-phy——一个爱好智慧的人。
十万年前,当我们出现在这个星球上,和其他物种一样,人类的第一任务是生存。这曾经是我们生命的本质:延续和死亡。而后,思考的能力逐渐壮大我们的种群,并使得我们如今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具有力量的物种,生存不再是值得忧虑的问题。但是,从古希腊自然派哲学家,到苏格拉底,随后漫长的中世纪,焕然一新的文艺复兴时期,而后的笛卡尔,斯诺宾莎,康德,黑格尔……直到马克思,佛洛伊德。我们从未停止过思考,我们的文明才滚滚向前。哲学希望我们像孩子认识世界一样去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这样的观点:即物质决定意识,有了物质的存在,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意识;任何一条理论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在奴隶社会时期,没有人会觉得奴隶制有何罪恶可言;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催生了西方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
但其实: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对这一理论的解释并不严谨。首先用辩证法来分析: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而又各自独立,不可分割的两个事物。婴儿由于接触了物质,才有了相应的意识;同样,人类先有了某些意识,才创造出相应的物质。若不是有了电灯的超前意识,爱迪生又怎么能发明电灯?物质和意识共同推动我们的文明。是辩证的两方面,是相互促进的,没有谁在单独决定着谁,而是在共同作用着彼此。
人类会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除去生存与延续外,我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我们懂得去创造别的价值,去自我实现。这是我们的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最本质的特征。因为就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而言,它所做的事情是相同的:分裂分化或死亡;然而再深入生命的密码——DNA,它唯一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复制。就是这个最普遍的机制,在不同物种间不断累积一点点改变,就创造出了我们这个多彩缤纷的世界。这就是哲学中一个核心的观点——唯有变化才是不变的真理。一个人无法两次趟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此刻的你和此刻的河流都不是方才的你和方才的河流。从古至今,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中得以发展。例如人类的历史进程;上帝的神创论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等。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而所有变化的积累过程都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就像生命最初的形态只是单细胞生物,而后却逐渐演化出历史上如此繁多的物种一样。据此我们可以回答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蛋作为鸡生命的初级形态,而鸡是作为鸡生命的高级形态。从变化的角度来看,自然是蛋生鸡,同一个生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鸡蛋其实又与生命基本单位的细胞,有这极大的相似。
所以,物种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哲学的这一理论从一开始就与基督教义物种不变论相矛盾。
科学与神学原本是哲学的一部分,随着历史长河的奔腾,神学成为了主导,渐渐的,哲学和科学脱离教会,分为三股支流。起初,也许是为了解释哲学中的某些问题,科学和宗教作为哲学的产物,目的也许是用于解释哲学不能解释的问题。经历了漫长黑暗的中世纪,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客观上,东方的印刷术,火药,罗盘,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所以形成的重要因素。望远镜的发明,开启了天文学的新纪元,使得人类最终得以登上月球。起初的一些局部变化最终促成了巨大的文明进步。
是否可以这样说:文明的发展将会解开哲学的谜团。
如今,相对于神创论而言,我们已经可以更合理地解释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地心说,日心说的时代,我们能正确阐述天体的运行规律;牛顿三定律揭露了物体运动的普遍法则……这些法则适用于整个地球,甚至是整个宇宙。曾经人们认为是闪电产生了打雷,而我们现在则可以科学地解释这是声波与光速度的差异。揭露自然法则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解释过去和预测未来的过程。如今,我们可以成功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并且准确知道它绕地球的运行轨道。而这些,都发生在卫星发射之前,通过一系列的在自然规律主导下的计算得知。
所以我们可以有这样的结论,文明的发展将会解开哲学的谜团。关于宇宙,等到我们拥有了星际穿越的能力,如果那时人类还没自我毁灭的话,相信很多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不置可否,万事万物之间都存在关系。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人类的与香蕉的DNA有50%是相同的;甚至是你与脚下的土地,也含有共同的碳氢氧元素。所以我们一直在探索,组成世界最基本的单位物质是什么?主宰一切的规律又是什么?
中国的《易》,通过将事物分成八种属性,相互作用,来探索事物之间发展变化的联系,可以预测未来,探索未知。虽然未能被现代科学接受研究,但是就哲学的思维来看,我们依旧不能否认它的价值。尤其是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有可以得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最不同的两个事物上都存在共同之处;看似一模一样的两个事物,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同卵双胞胎,也存在差异;你的外貌与你在镜子中的成像,也有差别,这些都是很显而易见的。
创作于中国古代的太极阴阳鱼图,就含蓄地将这一原理表述的十分精辟。
那么问题来了,一昧地强调科学,“上帝”是否存在?
我在此处所说的“上帝”,并非教会里所说的上帝。教会中的上帝是狭义的上帝。我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是一个宏观的“上帝”。
首先要明确,“它/她/他”是否存在?“上帝”是存在的。只是我们不知道“它/她/他”是以何种形式存在,又存在于何处。“上帝”只是一个概念,而本质是:终究是什么在主宰着自然,宇宙之外是否还有一个世界?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我想,老子的“道”就是我想描述的“上帝”,也就是主宰一切的终极规律。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也许也只是“终极规律”的一部分外在表现。
人类确实是很有意思的物种。十六世纪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曾提出:我思故我在。其含义就是,我们只有在清醒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方才在做梦,但是我们又如何得知生命本身不是一场梦?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所以,我们唯一能明确的,就是我们对一切的怀疑,只有我们的思考是真实的。可是,大自然毕竟不是一场梦啊!
所以,哲学时常需要来自生活的经验,而并非只是思考。
哲学催生了神学,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它们二者都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直到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这是完全脱离了宗教的哲学,却是吸收了众多前人成果形成的体系。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哲学体系。它在历史的基础上加以变革,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体系。
无论是有神的还是无神的,我们的文明依旧没有找到一个统一一切的规律。但我们可以感受到,无论是生命还是世界,都像是一个轮回。因为事物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的,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沧海桑田。
那么宇宙呢?
我们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正处于无限的膨胀中,那这一膨胀是否会有尽头?膨胀与爆炸会不会同样是一个轮回?爆炸,膨胀,坍塌,爆炸,再膨胀……还记得黑客帝国里男主角尼欧曾经六次进入主机,不过是为了弥补程序漏洞的一次次轮回。
如此看来,我们又是多么的渺小啊!又是多么的可怜。以亿万年为周期,周而复始地重复做着今天所做的一切。我们所在的这个星球,不过也只是“上帝”操控的一切中的一颗尘埃。宇宙,只不过是“上帝”的玩物而已。
我们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我们的头顶却传来愈来愈多古老的星光。我们可以看到很久以前,宇宙的面貌,也许在星光抵达地球的时刻,那颗星星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样子,生命也只是几十亿年前那场大爆炸中擦出的一点火花,而我们却愈发接近答案,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当无线电望远镜能够看到足够远的地方,我们也就看清了回家的方向。如果人类文明本就是一场寻找哲学的旅程?那么,科学终将引领我们的方向……我们人类不甘于操控,我们终会像苏菲一样从少校的意识里逃走。

2017.5.7 著于读毕《苏菲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