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四品主要讲如何布施,应如何布施呢?应:
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心经》上云: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为所有佛经中的“色”下了一个很好的注脚,所谓的色其实就是大千世界,滚滚红尘,其景致美好,溢于言表,当一个人睁开双眼时,看到的不是单一,空旷的事物,而是有颜色的各式各样的外物。
理解“色”是什么,再读经文,就会有不一样的认知。
我们可作以下判断,当看到一个乞丐给他布施钱财。
有福德吗?有,但微乎其微。
进入寺庙之中往功德箱中布施有福德吗?
有,但也仅此而已!
如何布施才能得到不可思议的福德?
秘密就在下面这句话中: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人的身体能无所住吗?你此时可以摸一下身体,能摸到吗?能摸到就一定能所住,为何?他不是住进衣服之中吗?由此观来,一切有形外物均可住。
故布施于一切外物有福德吗?有,寥寥无几。
什么可以无所住?你可以把一块石头压在心念之上吗?你可以把心念单独拎将出来,放到一个盒子里吗?显然不行?既然心念不可住,还要对他布施,如何布施呢?
佛就是最厉害的心理医生。调解心境,引导心绪,缓解愁闷难道不是一种布施么?
是的,他是福德中不可思量的布施,远比修建庙宇,重塑金身更重要。
人身体上一切病痛都与心有关,举例说明: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在股市上投入了全部身家性命,正好赶上股灾,身价损失大半,可想而知此人心情如何?
同样一个身体康健之人,从未涉足过股市,股市大跌时对他有影响吗?
他一定不会受股市大跌的影响,就算听说了股市大跌也不过是一笑了之。
金刚经告诉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为自己留有余地,不要伤害内心才好。
否则心绪败坏必将影响身体,这也是一种造孽。
让自己的心永远保持在一种舒适状态,难道不也是一种布施福德么?
在这个世界上,学会爱自己,才会爱别人,如何爱自己先从爱抚自己的心开始。
狂暴、发怒、幽怨、哀怜、抱怨、大喜、大悲对自己的心好吗?
只要让心产生了波动一定是不好的。
恋爱时的男女将自己的心放到彼此手里,是正确的选择么?
除非二人都很靠谱,否则一旦遇到渣男或者渣女,就会痛苦万分!为什么?
因为你将自己的心拱手放在对方手里,当对方不在乎你时,你的心只能任由其蹂躏,一定会十分痛苦。
问题出在哪里?一定出在自己身上。把心收回来,才有解脱的感觉。
世间之人都能做到吗?
未必!
想要升官的会执迷于官途,想要发财的会不断攫取财富,想要博名声的会不断教化众人....
心之所属永远不在自己身上,就会生出无尽烦恼!
今天你对自己的内心布施了吗?
你现在感受到的还是那颗肉嘟嘟的心吗?
若你感受到了真正的内心,恭喜你,你入门了?
悟道了吗?
还差的远呢!
正所谓:讲解经偈,开口便错。
文中难免有错漏之处,还请读者多看经文自行体会,若要参看我的一点浅见,也还请批判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