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往事不如烟》
2022年9月22日,冬天开的猫【伯乐推文】,欢迎移步观看。
当我第一眼看到永冬泩双月征文主题为《旧》的时候,我就决定参加本次的散文篇和故事篇征文。因为走过的路,无论是苦还是甜,都不应被遗忘。我们从过去中来,不忘来路,勇于重视自己的内心需求,无论是高尚或者卑微的,这是最根本的诚实吧。
这篇《旧|往事不如烟》描写的是五六年代出生的父母辈的大半生。
他们出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解放,百废待兴,非常贫穷和落后。又遇到了六十年代三年重大自然灾害,他们从饥荒的死亡线上挺过来。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当时吃树叶、啃树皮、挖草根(叶都被吃光了)煮了吃等等,他们吃任何看到的可以咬碎的东西,饥不择食,存活下来是最大的奢望。不敢说易子而食,实在养不活孩子,狠心送给别人的事情也是有的。
他们上学,赶上了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有人辍学,有人文&革后参加高考或者函授等完成高等教育,有的永远失去了高等教育的机会。
他们结婚生子,赶上了人口改革,而他们思想的观念都还停留在封建社会,他们观念与现实的冲突,加上贫穷,让他们生养孩子的日子实在是太难了。尤其是妇女,没有地位,被公婆被老公不善待是比较普遍的。
我是家中第二个女孩,出生一个月了,爷爷也没有去看我一眼。似乎看到我,就是晦气,还经常背地里对我骂骂咧咧的。长了这么大,爷爷奶奶不曾主动给我一口吃的,只因为我是女孩子,不是他们期望的男孩子。“赔钱货”、“小丫头到处逛达啥”……这是我经常听到的,似乎我出门也是不光彩的存在,从小爷爷奶奶的家门是不愿意去的。好在爸爸妈妈,视我如心肝宝贝,我才没有感受到寒冷。
还记得小时候蒸槐花、榆钱儿,喝野菜粥,啃整根玉米棒子,从大锅里挑又直又大的红薯吃……那时候有啥吃啥,管饱就可以,从来没有想过挑食,也没有感觉端上餐桌的啥饭菜不好吃。小时候吃过的野菜,妈妈做的饭菜,以及一家人抱团取暖经历的那些苦难,都留在了记忆深处,如今都带着幸福的味道,令我回味无穷。
还记得院墙是三十公分厚的土墙,孩子们可以在院墙上跑着玩儿。妈妈在墙根种植了丝瓜、豆角、黄瓜、南瓜、喇叭花等,还在墙边搭起了树枝临时做的架子让植物爬。每到夏天,院子里有满墙各色的花儿,悬垂的丝瓜、黄瓜,还有蜜蜂和蝴蝶儿。淘气的我追赶蝴蝶儿,也被惊吓到的蜜蜂或者其他蜂子追赶并狠狠亲吻一番,留下好几个大小不一的麻坑儿……
我也记得,爸爸的沉默,妈妈的眼泪。时代和旧观念带给他们带来的比大山还要沉重的压力,他们挣扎着拼搏着,与命运做不屈的斗争,吸收和消化痛苦,终于穿越了痛苦,迎来了美好的明天。
伴随着七八年改革开放的到来,再到国家经济进入九十年代开始了蓬勃发展,他们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下迎来了幸福的晚年。
他们现在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了,他们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他们曾经吃过的苦走过的艰辛之路都应该被后人铭记。没有他们这一代人千千万万人的拼搏付出,何来我们,何来国家的未来?
谨以此文献给一辈子与命运抗争的父母辈,他们在艰苦到连生存都困难的岁月里,逼自己拼尽全力养家糊口,也没有让孩子们放弃学业。
他们淳朴、勤劳、善良、勇敢,值得我们把他们留在记忆里。
向勤劳、伟大且无私的五十年代的父母辈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