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不太一样,因为一场肺炎,大家都在家里度过的,少了串门,少了聚餐,但是祝福与关心却一样没少。打个电话,发个视频,“过年好,家里还好吗?”、“有没有感冒?”、“没事别出门了”、“家里的菜够吃吗?”、“我们不回去了,过年的年货别留着了,想吃什么就弄点什么吃”……不一样的年味,不一样问候。
刚开始的前几天,有些不习惯总待在家里,没什么事干,好像除了吃饭就剩睡觉了,精力太旺盛的结果就是昼夜颠倒,晚上睡不着,早上醒来,躺在被窝里想着起床干点什么。
孩子的寒假作业年前就完成了,想着,可以回姥姥家多住几天,预习的功课就留在年后,初六开始,计划的很美好。可是没想到我们在家一待就是半个多月,孩子没事干,闲不住。那就把计划提上日程吧,哪一天开始不用在家待着了,就可以出去痛快的玩了。英语预习完了,第三单元,题和卷子也做完了,课文和单词也背过了,数学第四单元结束,有一两道题需要讲解,语文预习完第四单元,都到了期中考试的课程。这些并不是我逼着孩子做的,这是一二年级就养成的学习习惯,书上有二维码,不会的就扫一扫,听例题讲解,再不会就问我或她爸爸。一天一单元,三门课,就是三个单元。上午语文和英语,也就一个小时左右,剩下的时间看电视和玩,下午和晚上数学,做几份题,期间再和她爸爸玩会,学累了就玩会,劳逸结合。晚上自己觉得精力充沛,睡不着觉,就刷题,什么时候困了就睡觉。充分发挥了夜猫子的精神,大概因为晚上更安静一些,其余的时间我们打打扑克,做做手工,一天一天的也没觉得无聊。
她爸承包了饭后刷完,洗衣服,拖地等一切家务活,活动活动筋骨,她爸的颈椎不太好,活动着会让他的身体舒服一些,天生的干活的命。这样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全方位的照顾我们了,陪吃,陪喝,陪玩,陪学习,俩人天天腻歪在一起。“老爸,40分钟后我们玩会”,或者“我们来研究研究这个手工”,虽然家里只有我们三个人,但是乐趣却一点也不少,我现在也就能参与的就参与一下,再不然就满客厅里溜达。
他们父女两个相处了大半个月,孩子看到了父亲不一样一面,父亲也更了解了这个古灵精怪的孩子。一转眼孩子10岁了,“我快抱不动了”这是一位父亲的感慨,是这样的,孩子在长大,我们在变老。
等待是最漫长的,在现实面前我们可能能做的很少,让自己安静下来,做我们能做到的,不管什么时候,心态很重要,冷静的思考要远比暴躁冲动有益处的多,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许正是给家人减轻负担的一种方式。加油,我们可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