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切忌“冷暴力”
孩子出现了问题,犯了错误,父母也尽力沟通了也教育了,手段都用上了,但
孩子还是屡教屡犯,知错不改,甚至和父母对着干,这是令父母非常失望和头疼
的事。一些父母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就选择了另一项惩罚—— — “冷暴力”,既然怎
么管怎么说,打和骂都已无济于事,那就不理孩子,孩子愿意怎么样怎么样吧。实
际上这种惩戒方法对孩子同样是伤害极大的。
上高一的小勇脾气暴躁,经常与同学起冲突,平日里总是骂骂咧咧的,有时
还会顶撞老师。小勇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小勇家来自农村,因家里生活困难,妈妈在他两岁的时候,就撇下他们
父子外出打工,从此,再也没回来。为了争一口气,小勇的爸爸冒着生命危险在小
煤窑里一干就是好多年,待经济条件好转后,爸爸又到城里打工,小勇也就被爸
爸带到城里上学。那时小勇已经上了初中,由于农村的教学水平较城里要低得
多,所以小勇学习一直很吃力。而爸爸又没有多少文化,是一个急性子的人,在外
辛苦打工了这么多年,一心想让孩子到城里接受好的教育,长大后好摆脱像自己
一样出苦力的命运,能有个好的前程,所以对小勇要求比较严格。
小勇的爸爸文化低,又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会与孩子沟通,也不考虑
孩子的学习基础,就只一味地要求孩子成绩好。见到孩子成绩差就抱怨孩子不努
力。为了这小勇背后没少努力,也没少流眼泪,但是学习就是不见好转。于是爸爸
对他失望了,而且逐渐由失望变为冷漠,有时候好长时间不给儿子笑脸了,对儿
子经常不理不睬。工作回来累了就不给儿子做饭,两人随便糊弄一口,父亲与他
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我看你就是木头一个,长大了连你爹都不如!”父亲对
他的态度换来的是孩子的心灰意冷。小勇心里想:反正怎样做都做不好,爸爸都
不满意,那还不如干脆坏下去。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易怒,甚至觉得老师、
同学和周围的人都瞧不起自己,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他就开始骂人、打人,无故
寻事。
冷暴力,指不是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
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父母对孩子的
冷暴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有意识的,第二种是无意识的。无意识对孩
第十章 家庭教育,奖罚要恰到好处
222
庭
家
子冷暴力的情况是高度隐蔽的,比如打着关爱的旗号过分控制孩子的自由。在家
庭教育中的冷暴力区别于对孩子肉体上的伤害,是一种隐蔽性、杀伤性极强的不
当教育手段,作为一种软伤害,对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都有一定的摧残作用。
据心理专家们调查显示,由于家庭的冷暴力而引发孩子心理问题的趋势在
逐渐上升。好多孩子因忍受不了父母对其的歧视和白眼而变得消极自卑,自暴自
弃。甚至有的孩子由于心理压力过重,还会患有焦虑症、忧郁症、强迫症、精神分
裂症等各种心理疾病,并因此产生暴力倾向,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专家们
还指出“冷暴力”可能导致孩子出现“退缩性人格”,即出现逃避问题,与人交流障
碍,或容易对他人和社会采取过激的行为。可见冷暴力对孩子的危害之大。
父母对待孩子应该持有冷静,耐心的态度。因为孩子毕竟还小,在他的成长
过程中,由于幼稚、好奇、贪玩和经验的不足而犯下的过失或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孩子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就越需要父母在旁耐心、科学地引导。当孩子因做错事
而害怕、恐惧时,当孩子因遭受挫败而失意、痛苦时,他们更希望的是得到父母的
安慰、关心和善意的引导。而此时父母不能及时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反倒对孩
子进行数落、打击或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那么孩子不但不会按照家长的意愿反
省自己的过错,反而只会加深对家长的心理隔膜,并且在心灵上留下创伤。
家长生存压力大,也有自己的情绪,如果确实发生了家庭冷暴力,那事后一
定要有补救措施,事后,一定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向孩子道歉。然后和孩子一起面
对问题,解决问题。
父母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冷暴力”不但于教育无益,还会让孩子走上极端。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用热情融化孩子心中的冰
雪,用爱心驱走孩子心中的阴霾,还孩子一个温暖、快乐、幸福的世界,才能如愿
地将其培养成有用之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