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纲的音乐丰富多彩,我们一起去探索。

主要变化
推出初级考试(Initial Grade);这是一个第1级之前的考试,采用与第1-8级演奏考试相同的结构,并使用相同的评分标准
从初级到第3级的部分曲目有弦乐伴奏选项,伴奏选项标记为 DUET,老师可担任伴奏员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曲目都有更新;每个列表10首曲目
重新组织曲目列表,更加注重音乐特性,鼓励考生演奏内容均衡的曲目,展示多种多样的技能
音阶琶音、视奏和听力测试要求不变,仍与2016-2019 考纲保持一致
新的曲目列表
列表A的乐曲通常速度较快,需要技巧的灵敏性
列表B的乐曲更为抒情,需要有表现力的演奏
列表C的乐曲体现各种不同的音乐传统,风格和特性
大部分曲目需要伴奏,因为与另一位音乐家的互动是一项重要的音乐技能。但考生也有机会选择独奏曲目,通过无伴奏演奏来培养自信。 通过在考纲中提供这种多样性,能够让考生找到激励他们并且他们乐于学习和表演的音乐。
新旧考纲重叠期
新考纲将于 2020年1月1日生效。考生从当天起可以开始使用新考纲的曲目考试。 新旧考纲的曲目有一年重叠期。中国地区考生可以沿用 2016-2019 考纲曲目直到 2020年12月31日。请留意,新旧考纲曲目不可以混合使用,重叠期内考生只能从其中一版考纲中选取曲目。
以下的问题是在过往的教学中经常会遇见的:
1.学琴热情逐渐减退
2.每次上课老师说的总是那几个问题,就是记不住
3.只会弹考级的那几首乐曲,随便另外的乐曲就不会弹来
4.只喜欢上课,不喜欢练琴
5.每天都有练琴, 但是上课还是被老师说弹的不对
6.孩子一练琴就哭,老母亲心力憔悴
7.当初也是孩子自己要求学琴, 真的开始学又不积极。
这些问题看起来和学琴本身的关系不大, 但是会从根本上影响学琴的动力!
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够解决学习者的学琴动力问题,就像一部车, 发动机坏了,那就彻底开不了。
我们在课堂上除了解决具体的技术性问题,更关注学习者的状态, 意愿度。
以往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事件本身,比如练琴的次数,方法,方式,制定考级,比赛目标。 手型,音准等等
当然, 关注事件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这样就会很大程度上忽视人本身的成长。
作为老师我们在发现学生的问题之后, 常常会直接告诉他如何改正, 反过来想一想,当我们告诉他的时候, 他是不是真的接纳这个方法?这就决定来他要改变的意愿
赋能音乐教学法不仅让我们回归音乐的本质,追求真、善、美。同时让我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只是等待答案,寻找答案。
古典音乐的学习是一项较长时期的系统性的教育工作,因学习者的个体特质不一样,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等因材施教,为此会制定不同的、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学计划及方案,实行个性化教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在说乐说心,我们提倡创建“宽容、信任、朋友式”的课堂氛围。
赋能式音乐教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掌握一门乐器的技能,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