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维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他曾在自己所著的文学批评代表作《人间词话》中,提出过人生的三境界。
先生巧妙的从古代几位大词人的词作中,摘引出三段名句,来讲做学问的三境界。这三段名句原来的词意,很明显大多写人间儿女私情。然而,王国维先生却心思缜密地借用来讲做学问的境界。一语中的,讲得非常透彻。通读几遍后,我对这『人生三境界』又有了新的理解。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在我看来,这句的精髓在“望尽”二字。正是人在年少时期迷茫阶段的真实写照。我们都会经历青春期,叛逆、迷茫,甚至绝望。我们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学龄阶段知识、见识、眼界逐渐丰腴。所思考的问题,也更加深邃和有自己的主见。
然而,我们毕竟涉世未深。在父母老师眼中,我们仍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可我们自己并不那么认为。慢慢的,我们开始和父母有冲突,和老师有争吵。总觉得“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这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体味孤独,仿佛走到了绝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北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在我看来,这句的精髓在“不悔”二字。是走过青春期后,面对很多选择自己可以做抉择的畅快。不光是对自己选择的人,选择的事业,每一条路都是心甘情愿的付出。这一阶段,我们开始变得有担当,肩上扛着责任。
而在父母眼中,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在人生的岔路口,他们可能会给你建议、指引,但最后的决定一定是你自己拿的主意。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过什么样的人生。哪怕吃苦、消瘦,那也是你该经历的过程。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在我看来,这句的精髓在“回首”二字。人生到了暮年,许多道理都已参透。从一出生我们就在寻找,找食物,找玩具,找伙伴,找朋友,找工作,找事业,找一个心灵的归宿。我们想要的太多,人生是一个先加后减的过程。我们得到,我们失去。
到头来,看透了人间聚散,我们最想要的不过是这一生多一点快乐的片段。你会越来越明白,那些原先追求的物质、金钱,你都不能带走。最后你最奢望的,却是童年般无忧无虑的快乐。可我们回不去,只能靠回首来追忆往事。
喜欢那句话,从天堂,到地狱,我们路过人间。走这一遭,我们都要经历人生的三境界。只不过,这一辈子,有的人活明白了。有的人,难得糊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