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零一九年六月二号。
天气,晴。
阔别已久的同学们陆续回校。
清冷了很久的教室和寝室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大家相互聊着,幼儿园或者小学里面发生的故事。
离了学校,就成了一个要依靠自己的人了。
总有一些家长,让作为老师的她们受了委屈,她们一肚子牢骚还得笑着说“这才哪到哪啊”。
一辈子那么长,总要花点时间,走点弯路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
开会,填资料,归档案。
老师怎么指挥,班委怎么做,我们剩下的跟着行动就行,糊里糊涂的,一打资料交上去了,又来一发。
我该有些什么感觉呢?
关系好得似乎没有,平时大家也仅限于点头之交,君子之礼,相见互相寒暄几句:哪工作啊?稳定了吗?签约了吗?吃了吗?来了啊!
除此之外再说其他的,就显得有些不搭边。
因为毕业生的回来,周天的校园显得活跃了很多,充满人气。
一些经过社会打磨的少男少女,都有了几分稳重在身上。
我们的教室在班主任的工作室里,那里有学生的作品,也有老师们的展示。
我们三十五人就这样穿梭在这个空间里面,看似忙碌,却不混乱。
要是今儿发生了什么事儿记忆深刻的事儿。
一是助学贷款的会议;二是宿舍退款。
我大学来的时候走的是绿色通道生源地贷款,三年一万五,今年的九月一号就开始算利息。
如果提前申请还款,需要在八月十五号之前还清,如果提前申请了还款却没有到点儿用指定的用户账号去还清,九月一号会有利息不说,个人信用还会被记上一笔。
签完名字按手印的环节,在我脑子里面总感觉是把自个儿卖了签的卖身契。
至于宿舍退费的事,第三年,大三的学生只住了半学期,按流程来说下学期是要推半学期的住宿费,不过这事儿没有做到落实。
学生们回来了住宿费时,学着各种说法。
虽然理解他们,但给出的理由确实不太可靠。
加上毕业生们回来原寝室已经被新生给住了,这就有点儿新生住宿收费,毕业生的住宿收费,一个宿舍两人住。
开会议的时候女生在说这个事儿。
我听了一耳朵。
她说她再次找到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这宿舍就跟买新房子一样,新房子买了还没到手,就被别人先住了,然后卖房子的说,我给你们把隔壁房子腾出来住两天吧。
再说这退宿费将近五百,学校收费时催的紧,难道他们退费的时候一催二催三催不管用。
难道是欺负我们人少吗?
学生与学校之间,总会去那么点儿小插曲,不过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任何事情,都可以尝试着了,去做一做,只要自己把握好这个度。
第51周第3篇总153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