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颗子弹打完,最后一缕硝烟散去,战士们掸去身上的尘土,爬出战壕,战争结束了······在战争渐渐远离公众视野的年代,一部优秀的战争片能让人们重温血与火的灼热,亲临那个枪林弹雨,尸横遍野的悲壮现场,从而前所未有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并反对战争的再次发动。《血战钢锯岭》正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战争之所以残酷,是源于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战争之所以疯狂,是因为人类失去了心中的信仰。

细细的红线
这几天上映的《血战钢锯岭》刷爆了各大院线,优秀的战争片不会美化战场,不会粉饰死亡,不会矮化敌人,不会无视常识,最重要的,不会宣扬战争。《血战钢锯岭》基本都做到了。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一个人的意志是薄弱的,扭曲的,甚至是崩溃的,就像《细细的红线》所要阐述的主题:在理智与疯狂之间,只有一道细细的红线(There is only a thin red line between the sane and the mad)。用这句美国中西部的旧谚语来形容战争,再恰当不过。其实,战与不战,正义与邪恶,也只在一线间徘徊。但是电影里的主人公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阐释了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种子
因为在一战的阴影,道斯的父亲变成了乱发脾气的酒鬼。经常打骂两个儿子,当有一次父亲喝醉殴打母亲的时候,小儿子道斯失去理智,夺枪欲杀父亲。正因为这起事件,道斯向上帝发誓,从此再不碰枪。
15年后,一次偶然的救助伤患,让道斯遇到了美艳的护士,两人迅速坠入爱河;虽然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但是为国家奉献一腔热血才是他的心中所想。于是,不顾父亲的反对、女友的眷恋,他怀揣着“不杀人、只救人”的坚定信念入伍参军。战争前的温暖甜蜜从此就消失的没有踪迹,连个影子都不见了。此时有多甜蜜,此后就有多痛苦。一切都在对比之中。
不使用武器
军营是个万花筒,有着各具特色的士兵:暴露狂、恶鬼、酋长、蠢蛋……道斯良善待人,刻苦训练;然而“坚决不使用枪支”却给他带来了大麻烦——被战友欺负,被军官整,被罚刷厕所,夜里被毒打。战友们认为,你是因为胆小害怕不使用武器,遇到危险没人会救你,甚至负伤在战场上会成为大家的累赘。道斯想的是不使用武器,我也一样可以救人;战友们想的是,敌人比我们残忍,只有使用武器,这样才能活下去。不管遭遇什么不公,他依然坚持留下来,就是不走!因为他还要上战场,救死扶伤!

本以为忍过种种刁难,通过各项测试,可以满怀欣喜的休假去结婚,但却被军队告知不准休假;上司强迫他用枪,他违抗命令被关禁闭,送上军事法庭。他为了自己的信仰,屡遭迫害、饱受摧残。妻子在监狱中劝解他“放下骄傲,拿起枪装装样子”,可是执着的多斯说:“如果不能坚守信仰,我不知道怎样活着?”面对军事法庭的审判,道斯还是坚定自己的信仰——我不是逃兵,我要为国家做点事!——受了这么多磨难,我只是想救人!而那一本夹有未婚妻相片的袖珍圣经,也成为了他的象征,预示着他的信仰将会一直陪伴他走到最后。

上帝求求你,让我再多救一个
当道斯真正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尸殍遍野让每一个人都胆战心惊,接下来就是全片最精彩的战争场面,哇塞!当真是紧张刺激、血肉横飞。炸烂的双腿,穿膛的子弹,空洞的双眼,烧焦的尸体,惨烈尺度挑战人类的忍耐极限,但却让你不忍心错过任何一个镜头。这就是真正的战争,残忍而且无情。因此影片也主动申请R级评级,也是电影史上的第一次。

就在道斯陷入绝望,祈求上帝给予指引的时候,战场上此起彼伏的响起:医务兵,救命!他一遍又一遍的对自己说:即便被敌人发现,即便被追逐的到处躲藏,即便体力透支,即便手因为拖拽绳索已经血流不止······

这一幕,我相信会让每一个观影的人动容!道斯以透支着自己的体力和生命的姿态,不断地拯救着留在战场上的伤兵,到最后,他似乎已经筋疲力尽的时候,还望着天空不断对上帝许愿——让我再多救一个!我们似乎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也听到过类似的呐喊,虽然在不同的电影中,但这句话都表达着同样的对生命同样的慈悲和敬重。
所以,是信仰,让他活了下来,也让他救活了更多人的生命;同时也因为这份信仰,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对他肃然起敬,并恳求他的谅解,尊重他的信仰;最后,还是因为这份信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让他们勇敢的再次“血战钢锯岭”,并打赢了这场战役!你把信仰坚定到极致,周围人便会把你当做信仰。

人活着,要有信仰
在战争时期,人们已经无力再谈及信仰了,价值观将立刻转化为保卫国家,守护亲人,以及自我防卫,让自己、战友、以及更多的人活下去,无论用什么的手段。欺骗、谋杀,都成为了间谍和行刺等特殊时期的伟大任务,但实质上人们还是进行着人骗人、人杀人的粗暴举动。如果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在上帝的眼里,这些都是一样的劣行。
信仰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一个人的信仰,决定了他的全部行为。一个民族的信仰,决定了这个民族的未来。中国人自古就有自己的信仰,从“诸子百家”开始,“独尊儒术”,佛教、道教,到后来的“程朱理学”,“心学”,再到近现代的伟人思想,社会科学理论,中国人似乎从不缺乏信仰,但又缺乏信仰。在中国,信仰宗教,会被嘲笑成是迷信;信仰理论,会被误解成是教条。只是没有坚定的信念,在迷乱之中失去了方向。一个人的信仰是错误的,这个人是可悲的;一个人没有信仰,这个人是可怜的。在《血战钢锯岭》中,道斯也许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秉承训诫,无论在世间经历什么,都不曾妥协、不违背自己信仰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