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经,史,子,集)。汉以《易》《书》《诗》《礼》《春秋》为五经,原本是六经,《乐》亡于秦。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曲阜人。编订《尚书》《诗经》《周易》《春秋》《礼记》《乐经》。
孔丘的思想与李耳正好相反,乐观,积极,务实,概括起来说,孔丘的理想是恢复尧舜文武的礼乐,以中庸之道架构人伦关系。
孔丘自称“述而不作”自己是不动笔的。他的代表作是《论语》,是对话录,由他的学生记录整理的。《论语》文学性极高妙,语言准确简练,形象生动丰富,记述客观全面。
孔子,既不足以称哲学家,又不足以称圣人。他是个庸俗的高级知识分子,内心复杂固执,智商很高,精通文学,音乐,讲究吃穿。十分精致的虚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君子死不免冠,君子远庖厨,秋穿什么皮衣,冬穿什么鹿皮,三月不做官,惶惶如也。父亲做坏事,儿子要隐瞒,等等--如果仔细分析他的心理,再广泛印证中国人的性格结构,将是一篇极有意思的宏文。
墨子,名翟,生于鲁国,受业于儒者。他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上来就认为孔子的理论偏极端:一,礼制太繁琐。二,厚葬耗费财力。三,守丧三年太长,又伤身体又误生产。
他舍弃儒学,效法禹酋长,疏通河道,参与水利工程,不怕艰难困苦,与上层下层人物广泛接触。
墨子真诚,不自私,不做作,不算思想家,哲学家,但他是实实在在的“人”。
真诚,首先自己无私念,不虚伪,再要用知识去分析判断,事物就清楚了---这一点安身立命的道理,我推荐给各位,以后研究任何问题,第一要开脱个人的厉害得失,就会聪明。
墨子提出“巨子”学说,为的是:正义,和平,博爱。墨家不重文采,但通顺朴实,明白痛快,条理严谨,逻辑性很强。
墨子的主张在于兼爱:一,兼相爱,交相利。二,赏贤罚暴,无有亲戚兄弟之所阿。三,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墨子的思想就是科学、民主、平等、博爱的先驱。
民主运动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那些大是大非,我认为既重要又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运动领导人的品质---所谓“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请问,哪个可以和墨子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