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百年孤独》的几点思考

这个漫长假期,我只看了本《百年孤独》。
因为是第一次看,读后感一再拖延,企图再挖出些什么来。哥伦比亚风光、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的一生,我都想去了解,试图做一个完整系列,可惜随着春光一天天明媚起来,诸如概率、统计的迷惑种子生根发芽,关于孤独的灵感愈发枯竭。
百年
百年,是生存进化的一段时间,同时也是宇宙沧海一粟。这列无辜的黄色火车注定要为马孔多带来疑窦与明证,无数甜蜜与不幸,无数变化、灾难与怀念。
何塞第一代痴迷于发明,他开创了马孔多小城,可惜始终无人理解他的勇气和决心,在传统和未来的交织盘旋里,他探索磁铁迷狂、天文演算、炼金幻梦,并拥有见识世上奇观的热望,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已看不出今天与昨天的不同之处,期待发现某种变化能证明时间的流逝,他称“时间这个机器散架了”,最后孤独死于栗树下晦暗的晨曦。
在社会存在还没跟上社会意识时,持有先进的社会意识且想象力充沛的先知往往是孤独的,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家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发明创造这一结果,更感人的是忍受孤独的漫长过程。
女性
乌尔苏拉是支撑布恩迪亚百年家族的一大支柱,为使血脉流传勇敢地与造化法则竞争。她有着女性的刚强,温柔而坚定。书到最后,有关她的描写几乎使人落泪:四处碍事却又想事事插手、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因为那等于公开承认自己的无用、她获得了非凡的洞察力也第一次看清了过去因忙碌而忽略的真相。
像只极富自尊心的猫。
贯穿全书的乌尔苏拉同时也被作为整部小说的一条线索,由她的视角揭示家族百年境遇变迁以及人物真实的精神。布恩迪亚上校缺乏爱的能力;阿玛兰坦拒绝恋爱不是因为报复心理,而是出于无穷的爱意和无法战胜的胆怯之间的殊死较量;丽贝卡的冲动心性和炽热情欲是乌尔苏拉希望自己的后代具备的品质。
孤独
分析孤独除了通过分析人物本身,也可通过某种哲学命题和行为心理案例。
情窦初开:无法忍受腰间冰冷的声响和腹内的气流、恐惧和迷乱的渴望,渴望逃走,又渴望永远留在这恼人的静寂和可怖的孤独中。
战争:布恩迪亚上校发动的战争毫无目标感、使命感,战争丰饶的理想俨然成了幻象。
面对新发明:彻夜观看发出惨白光芒的电灯泡,机器把戏远不如乐队那样富于感染力、人性化又充满日常真实感。
强弱:费尔南达敬畏上帝的信仰与布恩迪亚家族格格不入,她甚至连把丈夫留在身边的能力都没有,有人评她实在迂腐,我却更感同情。《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外露的泼辣刚强一定可恶吗?就像如今社会的仇富心理,强弱与否并不是简单划分值不值得同情或遭不遭人厌的标准,或许更应从人物视角出发,探其造成该品性与行为的缘由。
纯真:美人儿蕾梅黛丝永远停留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排斥人情世故,对恶意与猜疑越发无动于衷,她丝毫察觉不出红颜祸水的宿命。
重复:布恩迪亚上校没日没夜地制作木质小金鱼;阿玛兰坦将正在缝制的寿衣缝了拆又拆了缝。我想起诸神惩罚西西弗永世在冥界将巨石推向山顶,待到推上山顶的一瞬,巨石又隆隆地滚下山脚,一切所做都成为无用功,并且永无止境,周而复始地重复这样的劳作,不得超生。庇拉尔对此评价这个家族的历史不过是一系列无可改变的重复,若不是车轴在进程中必不可免地磨损,这旋转的车轮将永远滚动下去。
爱情
举两个例子,并无褒贬之意。
奥雷里亚诺第二和佩特拉的婚外之恋和奥雷里亚诺和阿玛兰坦乌尔苏拉的乱伦之情。
前者荒唐的欢宴、离奇的财富、毫无节制的私情曾使动物产生疯狂的繁殖力,这是个有趣的象征,建立了自然与人通灵的关系,然而在破产后,他们亦将贫困引发的患难与共当作爱情。锦缎和天鹅绒被骡子咬光,他们终于像一对欲望全无的老夫老妻,在暮年将至时重拾青春时代的迷信,相信贫穷是爱情的奴仆。爱情又何尝不是共享孤独呢?
我留意到小说末尾提到后者是世上唯一幸福的生灵,他们的孩子是一个世纪以来第一个在爱情中孕育的生命。
爱情三要素是:亲密、承诺、激情。我分析出恒久的爱情有三点。
第一、双方情感的纽带,小说里指的是对家园、生存、族系的依恋与认同,于现实生活,爱情之家园族系的概念已然淡化,近亲乱伦的概率也因交通地理的开化与道德素质的发展变得极低,这一纽带逐渐转化为三观与性格的契合以及尊重和认同。
第二、完美的性生活和充沛的情欲,我开始承认,你我皆凡人,无性的爱不算太靠谱,激情使人迷醉在内敛中暗自烧灼,从前谈性色变,认为其肮脏,而寂寞是可耻的,所以渴望柏拉图式纯洁的爱以及信奉灵魂伴侣一说。殊不知,情爱和生活种种琐事一样亦需要技艺,在高潮里陶醉也不忘在低潮未开发的领域探索。
第三、同甘共苦的坚守与对美好未来的期冀,其实这也同义于责任与承诺。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羊的一棵草】
在校大学生,热爱写作,热爱生活。请多多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