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龙
时间:2021年12月2日
主题: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
作者:张俊
阅读笔记:
任何一个数都具有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基数意义即一个数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数的个数时,叫做基数。基数通常表示为“几个”,体现的是数量的抽象意义。
整个幼儿期对数的认识仍是具体形象成分占主要地位,无论学习哪一个具体的数经验,甚至是在大班进行的数组成和简单加减教学,均要先从直观入手,再向抽象形式过渡。
小班阶段的基数意义的学习任务主要是感知5以内的数量,初步理解5以内数的抽象意义。中班阶段的基数意义的学习任务主要是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发展初步的数量守恒。
序数是表示集合中元数次序的数,是用自然数表示事物排列的次序,回答“第几”的问题,如第一、第二、第三。对自然数实际意义的理解,不仅包含基数意义,还包含序数意义。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回答第几个)叫作序数。
我国研究者认为,幼儿对序数的认识要晚于对基数的认识。认识序数要在认识基数的基础上进行。3岁幼儿一般不会回答“这是第几个”的问题,往往以基数作答,说出“2个”“3个”。如要求他们拿出第几个东西,他们会随意取出一个或最后一个。4~5岁幼儿序数概念有了较大的发展,到中班末期能回答10以内“第几个”的问题或完成拿出第几个东西的任务。
对于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的转换,幼儿往往感到难以理解,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基数与序数相联系的活动,帮助幼儿区分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