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ulian
之所以标明非经验帖,是因为我觉得每个人情况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备考方式和老师。我相信看过经验贴的大家都会发现每个经验贴写的都不一样,所以还是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其次,我感觉我描述的也不是啥经验。
至于为什么叫加花痴少女这个形容词,那是因为在备考这段时间里面,每当到了看不进去书,听不进去课,烦躁,紧张的时候,我就会打开微博,b站,各种视频网站。去看男神的图片,微博,视频,以重获力量。
比如肖战

比如张智尧

比如郑伊健(花痴一下,伊面真的好帅)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what are you 弄啥嘞?
接下来进入正题
基本情况:法本,17年一战343。
18年二战时间:7-11月 成绩:216+116
一战失败原因分析
听课太多,做题和背诵太少。
相信备考的小伙伴也会有这种感觉,听课的时候感觉听懂了,越听越来劲。于是乎每科听了几遍还在听,觉得自己都会了。恩,我当时就是这样滴,后来发现听完课后知识点都没背诵,做题也不会,当时已经8月底了。于是就悲催了,再往后根本没有背的动力,因为太多东西要背了。果然,成绩出来了343,哭了一顿。
转眼到了18年6月,由于一战的底子还在,就没太早开始复习。直到7月才完全决定脱产开始备考,把所有的书都买来了。开始听课,吸取一战的教训,所有科目的课我都只听了一遍。然后就开始背书,背完每一科都会做真题,然后看那里错了,再复习一遍那里的知识点。
到了考前倒数十几天,压力更大了,觉得马上就要考试了。但同时,考前也是我最认真,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临时抱佛脚吧,不过对于考试来说临时抱佛脚真的很重要)。
考前那段时间大多数老师会在微博上带背重要知识点,我觉得这很有效果。当时我每天有跟,杨雄老师,杨帆老师,殷敏老师,段波老师还有大白老师(行政法)的带背视频。
到了考试前两天,去了考试地点的宾馆。因为考试学校就在宾馆附近,所以考前一天去的。当时考试的时候什么感受都忘了,大概是太紧张了吧。
考完后觉得自己完蛋了,客观题查成绩那天手抖得不行,当看到216时,我大叫了一声:我过了。把家人吓得,以为我没过,失常了。哈哈。
报完主观题,交完考试费以后就开始了主观题的复习。前几天把主观题的视频看完了,然后就开始背知识点+每天写主观题案例。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是我觉得背知识点还是挺重要的,毕竟辣么厚的法条书怎么可能一下找得到在哪?
因为主观题集中在三个地级市考试,我被分到了省会福州,离家比较远,刚好朋友在那里工作,就去她家借住了几天。
当时考主观题的感觉是做不完题,而且我是先做后面的,到最后才做第一道理论法的题目,还有刑诉那道题。因为案例分析题目比以前长了很多,当时的感觉就是晕乎乎的。
于是考完后听着大家在讨论:啊,都做完了,不是太难。我的感觉就是:我好像跟你们考的不是一场考试吧。当时心情特别低落,晚上朋友带我去小吃街吃东西,我也高兴不起来。
时间到了11月30号查成绩早上,当时刚好坐车去地方,就在车站查成绩,但是特别卡。差不多一个小时还没有刷出来,于是也不着急。突然屏幕出现了一个数字116,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但又不确定是不是过了,查公告108过了,然后比较了下,恩116大于108。
和家人说了结果之后觉得终于放松了,算是对四年法学生涯的一个交代。
关于选机构和选老师
一定选适合自己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每个老师授课风格不同,每个人能接受的风格也不一样。不信,大家可以把看过的经验贴介绍的老师罗列出来,你会发现市面上法考机构授课老师都有被推荐。所以大家在备考之前可以多听几个老师的课,然后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
关于备考方式
也是选择自己适合的。我没有制定什么严格的时间表,大概就是吃完饭就复习,累了就睡。夏天每天也有去散步,每天也刷微博,微信,qq,看b站视频。(这些并没有看很久,就是学习累了会休息半个小时之类的会看看这些)
关于考前几十天
这几天真的很重要,往往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刻,如果好好利用好最后那几天会有很大的收获的。
祝参加法考的亲们顺利通过考试。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