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其自然。”涯毫不思索,随口便答。“世尊于灵山拈金色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涕为笑,世尊遂传衣钵。融见师父,您的意思是说,迦叶尊者当年所悟也是这顺其自然四字?”
“佛祖所拈之花名为毕钵罗,毕钵罗花就是菩提花。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是否是顺其自然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星怡,你是这个意思吗?”涯向星怡问道。
“师傅说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迦叶尊者破涕为笑是和佛祖心意相通。是不是顺其自然我不敢妄言。我只是觉得无论烹茶、蒔花都能让我静下心来。我的本意就是求个‘静’字。人的心静了,看问题也就透彻了;看问题透彻了,很多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很多事情也就自然顺遂了。”星怡已将沸水淋过紫砂壶,正把茶汤分别缓缓倒入骨瓷茶盏中。

“依智不依识。自证自悟何必千篇一律。小兄弟,解心结、展眉头哪个为先呀?”融见师父伸出三指,拈起茶盏,边嗅闻茶香,边向涯问道。
“融见师父,我明白了。心结打开眉头自结,欲解心结先展眉头。星怡求静,我也应有所求。”涯脸上笼罩了很久的阴郁慢慢开始散去。
星怡张口想说什么,却最终没有说出来。而这一幕,融见师父看的真真切切。他不露声色和二人再饮过三杯茶后,对星怡说道“你上次供佛的花盘在卧佛殿,可曾收好了吗?”
“哎呀,您看我这记性。您不说我又要忘了,上次是青瓷水盘,我看见就在卧佛殿门口的桌子上,刚才供佛的时候还想着拿呢,结果还是忘了,多谢您帮我惦记着。这又打搅了您大半天,我这就去取花盘。对,我也该回了,拿了花盘就不回来打搅您了。”说罢,星怡起身收拾茶具准备离开。
涯也站了起来,正准备向二人告辞,融见师父对他说道“去卧佛殿看看吧,佛前静心,佛前看花,佛前问问自己究竟想求什么。”

涯答应融见师父一声,又对星怡说道“那,你在这儿等吧。我去帮你拿花盘。”
星怡看看涯,再看看融见师父没有什么异议,便表示同意,对涯说道“那就谢谢了。”
融见师父在涯走远之后端起茶盏,略抿了一口,对正在收拾器具的星怡说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席话就能解的开的疙瘩那就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了。星怡呀,这小伙子与你有缘,你花些心思助他解了心结也是一桩功德。而且他颇具才学,很有些见识,你二人若能成为朋友,彼此相交你也定能更上层楼。”
“原来您是想让我开导他才故意没给他点透。”星怡方才的疑惑顿解。接着对融见师父笑着说道“您那年让我去日本也是这个路数?”
融见师父一乐,对星怡说道“老和尚我修为不够啊。凭着几句话哪能把你们这些俊杰青年说得动呦。起个话头让你们自己看透我就知足了。”
“您这是谦虚。不过我明白您的用意了,无论什么事自己想明白都比让别人讲明白来的真切。反正,您巧借机缘指点我们迷津总是有的吧?这修为还低呀。”星怡敛容正色道。

“好一副伶牙俐齿!老和尚我都被你捧高兴了。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融见师父开怀大笑。
涯离开融见师父的禅房,绕过佛塔,登上石阶,来到卧佛殿门口。他整了整衣服,调匀了呼吸,轻轻吐一口气,怀着满心的庄严稳步迈进了卧佛殿。
一进殿门就看见卧佛前的供桌上献着一只广口薄胎白瓷高底盛花盘,盘中两支水仙斜插,一枝并蒂居左,一枝北斗居中,黄蕊白瓣向佛低首;并蒂枝上另有三五花蕾微绽,葱绿中透着点点嫩白;右边一枝是从左侧斜插过去,花枝略向右上微弯,花头竟然是玉翎管和羞女两本名菊依偎相融,一浅粉、一深粉,两边各自鲜妍,居中深浅错落;花枝周围却是不认识的两种绿叶斑驳点缀。
涯知道此时正值盛夏,这水仙、菊花本都不是盛开之时,却在卧佛前尽展芬芳,他尽管明白这是星怡的手段,也还是忍不住虔诚跪倒。他在心中默默念道“惟愿心静如水,惟愿烦恼远离,惟愿家人康宁。”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