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马塞尔·普鲁斯特
01
最近的闲暇时光,几乎都在看书。
对于碎片化阅读,早已心生倦怠。
适合碎片化阅读的主题通常深度不够,要么是主题深度足够,但讲得深度不够,或者知识与知识之间缺乏相关性和连续性。
碎片化阅读总让人有种赶时间的感觉,往往因为思辨时间不足,无法鉴别一些伪概念、毒概念。
所以拜托,放下手机,去读书吧。
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如果说还有什么让我觉得,人生其实没有那么难熬,那应该就是阅读。
02
这几天在读张悦然的《茧》。
再一次对文学肃然起敬。
读到三分之一,内心被触发的那隐隐的孤独感,让我开始理解——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家都处于和现实的紧张关系中。
事实上我觉得我永远成为不了这样的作家。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当我们阅读一本书,如果它开启了你对人生新的信仰,那么这本书就值得读。
03
文学没有那么重要。
比起生活,文学是轻的。
生活的领悟在于看透,看清楚了人与事,但没有因此放弃生活。
这俨然是一个人此生最宝贵的稀缺品质。
鲁迅说: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罗曼·罗兰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仍然热爱它。
我们不是英雄,亦当不了勇士。
我们何其平凡。
平凡到,愉快就好。
那么,祝你今天愉快。
你明天的愉快,留着我明天再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