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抵达润城站,我拖着巨大的磨砂粉皮箱挤过出站的人群,一路疾走到车站外。这里,有我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地。
刚到住处放下行李,我便迫不及待地坐上19路公交车。我默数着一个个熟悉的站点名,随着那个站名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我的心跳也越来越快。直到公交车报出那个名字,我的心跳仿佛漏了一拍。
下一站:J大学中门。
我第一个冲下车,看着呈现在我眼前的J大校门,竟忍不住红了眼眶。
四年了,无数次梦回母校。而今真真切切的回到这里,却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
穿过正门通向sj教楼的那一排梧桐树,回忆一下子将我拉回到八年前,第一次来报到的那一天。那时的我,还没从离开家的难过中缓过来,更别说好好欣赏下校园里的美景。现在的我,只觉得,回家了真好。
抵达J大时已是黄昏,踏着夕阳走向一食堂,向一位学弟借了饭卡,点了一碗榨菜肉丝煎蛋阳春面。学校里很多食堂翻新了,但一食堂从里到外仍保留着建校以来的原貌,阳春面也保留着八年前的味道。除了阳春面,最经典的当属红烧肉、红烧虾和糖醋排骨了。而受限于饭量,只得眼巴巴地看着热菜窗口的红烧肉默默地吞了吞口水。
晚饭过后,从一食堂经英文教学楼,走过情人湖来到J大礼堂。我站在礼堂门口向里张望,礼堂里零星坐着几个排练节目的学生。八年前的迎新晚会,四年前的毕业晚会,还有一年一度的校园歌手大赛,都在这里。
转过礼堂,是通往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岔路口。这里的篮球场,曾是举办新生篮球赛和校园篮球赛的场地。这里曾有一个他,因为一场球赛,一个偶然的回眸走进我的心里。后来,我们在J大开启了一起携手并肩的旅程。再后来,我们各奔天涯,以此画上故事的结尾。
走过球场来到生活区,临近球场的宿舍楼,我们在这里度过大一的时光。我们曾抱怨这里住宿条件艰苦,极力想要搬离这里。在第二年,我们的呼声得偿所愿,整栋楼的人集体搬入了最新的女生宿舍区。
沿着宿舍区的坡道向里走,距离我们最近的第四食堂和第五食堂,是校园里最大的食堂,我在这里开启了在J大的第一餐。之前的阳春面已经稍微消化,看到瓦罐头汤又忍不住点了来喝。瓦罐汤的窗口位置从最右换到了最左,但依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吃饱喝足后,我走向学生活动中心。此时路过浴室,看到前面的学生拎着塑料筐装走进去。浴室门口传来洗发水混合着沐浴露的香味。浴室旁的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有八间琴房,我熟悉这里的每一架钢琴。在我读书的时候它们已经破败不堪,现在它们还在这里。我曾用这些严重哦走音,甚至琴键都有些许破损的亲琴,练会了野花,秘密的庭院,雨葵等曲子。这些琴房里度过的时光,是在校园中为数不多的,只属于我自己的秘密的庭院。
从琴房出来,已是夜幕降临。从学生活动中心走过一条小路下台阶,已经可以远远的看到图书馆,在夜幕中发着光。走过树林,通过一座木板桥,走进图书馆的正门。所幸校友可以直接登记进入图书馆。我在环形旋梯和木板阶梯之间纠结了片刻,最终还是选择了环形旋梯上楼。三楼的人文社科阅览室,是我最常去的地方。我走进每一间阅览室,生怕哪间错过了,不知不觉中在图书馆里走了一个小时。
夜已深,不得不结束第一天的母校拾忆之旅的时候,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首歌的旋律。
那首歌这样唱到:
“时间都停了,他们都回来了。怀念的人啊,等你的来到。”
时间都停了,我回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