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熟悉麦家,是在2017年3月4日,央视《朗读者》播出第三期里,作家麦家朗读了一封从未公开发表过的《致信儿子》,通过董卿的视角,真正的认识这个作家。
最近我的工作非常的忙碌,利用中午的时间,抽空阅读《风声》这本书。 麦家的文字,犹如书中写的那样:用心写作,必须具备一颗非凡伟大的心,能够博大精深地去感受人类和大地的体温、伤痛、脉动,然后才可能留下名篇佳作。
大家熟悉的《风声》多半应该是通过电影知道的,是经过改编后的《风声》。电影版的《风声》经过演员的演绎,已经相当吸引人,但我想说的是,要是你通读原著,会感觉电影版的演绎还是有相当远的逊色。作为一部电影来说,总是需要点特别的卖点,观众才会走进电影院去看,所以,一点点重口味,也无可厚非。
01麦家其人
麦家1964年出生于浙江富阳,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著名小说家、编剧,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谍战小说之父。是当代文坛最为成功的作家之一,手握“茅盾文学奖”,在作家富豪榜上名列前茅,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剧,《暗算》、《风声》曾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热潮。
02一群无名英雄的史诗
小说分为三个篇章:《东风》《西风》《静风》。如果只看《东风》,这就是从李宁玉的角度,阐述了她在绝境中用生命的智慧送出情报的故事,而到了《西风》,就出现了反转,它用顾晓梦的口吻陈述整个过程,似是补充又似是推倒重来。《静风》则是梳理各种蛛丝马迹,对故事做一些补充。
讲述了代号“老鬼”的地下工作者李宁玉,依靠自身高超的破译电报的能力,打入日伪情报组织内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为我党提供敌方重要情报。但在紧要关头,一份情报在继续传递过程中被日伪截获,秘密传送路线被切断,不仅接下来的情报传送出现困难,“老鬼”也被监控,面临身份暴露的危险。为了将更重要的、关乎我党在杭州的地下组织之存亡的情报传递出去,“老鬼”机智地与日伪以及同样打入该组织内部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周旋,制造种种假象迷惑敌人,使得组织内部陷入混乱,搞不清谁是真正的“老鬼”。但因条件所限,最后关头“老鬼”不得不牺牲生命,设法将情报成功传递出去。在物质主义的今天,“信仰”越发成为一个遥远的概念,可是《风声》却带我们再次体会了战争年代先辈们为了革命事业的坚定和执着。
翻开《风声》,获得直面困境的坚韧与智慧。几次阅读到描述“老鬼”的片段,些许能体会到“老鬼”内心的大孤独和大绝望,但是同时又有着坚如磐石的大智慧。为了谍战工作,这些人儿不得不冷落冰霜,没有半点情感流露。有记者曾采访麦家,他回答说,“看似我写了一群无情的人,而这恰恰是我最深情的作品。看似隐蔽战线上这些人冷漠无情,如一群机器般破译各种密码情报,而在这种“冰冷”之下,正能凸显他们为革命事业奉献的火热的心。”
是的,小说来源于生活,为了信仰,为了国家和民族,有一群人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毫无怨言,只因为,内心这份爱是如此深沉。只因为,他们的死,可以让更多人活下去。当今盛世,一定要记住历史中的“无名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