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一:赏读词串,感知环境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二泉映月。
2、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茂,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3、每到中秋之夜,二泉池水倒映着天上的一轮明月,这样的美景用一个词形容就叫——二泉映月。
4、文中有三处写到月的美景,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读一读。
5、这三句话中有五个描写月光的四字词语,请读一下。(板世:月光如银 月光似水 静影沉璧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6、理解这五个词,感受环境的清幽。(月光美在哪里?静影如沉璧:月影倒映在水里就像一块璧玉。地上有二泉,天上有明月,相互辉映。这样的美景用两个词来赞美——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7、二泉映月的美景,用五个词语来描绘,就是——;这样的美景就是——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一处非常著名的风景,在这样的风景赏月真是——心旷神怡。
8、小阿炳在小时侯和师父经常到二泉去赏月。师父也孒就是他的父亲,因为家里穷做了道士,阿炳也和小道士一样把父亲叫做师父,他们经常到二泉去赏月。
板块二:体会悲惨经历(处境)
1、十多年过去了,阿炳的处境如何呢?自由读第三小节,画出描述阿炳坎坷经历的5个词。
2、指名板书:师父离世 双目失明 卖艺度日 生活贫困 疾病折磨。
3、这样的经历,这样的处境可用什么词来形容——处境悲惨,饱经风霜,曲折坎坷。
4、再读这些词。
板块三、体会心境
阿炳的处境是艰难的,是饱经风霜的。在这样的处境下,他又一次来到二泉,他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朗读第四节,画出有关句子。
2、此时的阿炳双目失明,再次来到二泉边,月光依然如银,月光依旧似水,可惜阿炳——再也看不到了!二泉中依然静影沉璧,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二泉边依然月光如水,水波映月,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
3、阿炳再也看不到二泉映月的美景留给他的是什么?——疾病折磨的痛苦,双目失明的黑暗,师父离世的悲痛,买艺度日的艰辛,生活贪困的劳累。
4、此时他听到那淙淙的流水,想起师父说的话,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板书:深深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5、他真的听到了这些声音吗?他听到的是他的心声。
6、有了这样不同于常人的心境,才能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声音,这就叫心境!(板书:心境。为什么阿炳的心里会有这样的声音呢?
(因为他有这样坎坎坷坷,饱经风霜的苦难经历)
7、如果我们去二泉边,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吗?(只有饱经风霜的人,只有经历艰难苦恨的人,只有这种心境的人才会听到这些声音,听着,听着,渐渐地,渐渐地,他听到了——生齐读……)
板块四:体会意境、旋律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听着,听着阿炳有了灵感,把这月光,流水,心境用琴声表达了出来。
1、播放《二泉映月》,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委婉连绵,恬静而又激荡……)
2、自由读第五小节,把描写琴声旋律的词语画出来。
3、交流板书(委婉连绵,升腾跌宕,步步高昂,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4、朗读这些词语,把旋律的变化读出来。
5、每句描写琴声的句子后面还各写了一句话,自己读一读,看这三句话写的是什么?(作者的感受,阿炳的心声)
6、男女生分角色合作朗读琴声,心声的句子。师生合作读。
7、琴声、心声,声声相融,旋律、韵律律律相和!这样的意境是要表达阿炳独特的——心境!
8、写心声的句子能不能简练点儿,能不能用四个字来说?(他爱音乐,他爱家乡,他爱月光,他爱清泉,有什么感觉呢?平淡,没有起伏,有起伏就叫旋律,叫委婉连绵)
8、他要表达的是这样的心境——生读黑板上板书心境的词语!有这样的心境,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处境——齐读写处境的词语。
9、师小结:这个故事有真实的一面,如阿炳的处境,心境,但这个故事也有虚构的一面,如二泉映月的创作经过。人的一生有不同的阶段: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晚年。不同的阶段听二泉映月会有不同的感受,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