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挫败感这个词,非常有感触。想起自己的孩子,小时候非常爱画画,可是越长大,在这方面好像越来越没有灵感,经常说:“我不会画!”“我不知道画什么!”是不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给了孩子很多挫败感?
随意评价孩子的作品。看到孩子画了一幅非常可爱的画,忍不住会说:“太棒了,画的真好!这只小鸟太像了!”
看到孩子画的不好,不符合我们的审美要求,就会说:“这个*画的好,这个*画的不好,这个*画的也不好!”
我们这些看似比较正常的评价,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压力。要知道孩子画画的目的是表达自我,释放自己的情绪,享受绘画的快乐,而我们呢?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评价这些作品的。
总是纠正一些“小毛病”。记得上一次画画,我们班有个小朋友把蘑菇画成了红色,把云朵画成了绿色。当时,有的小朋友指出了这个“错误”,画画的孩子非常的难堪,如果我能来缓和一下当时的氛围,或者给画画的孩子以鼓励,那就好了,但是当时我也不懂,和其他小朋友的说法是一样的:“云应该是白的,蘑菇也是白色的。下次画画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犯这些错误。”想想当时说的话,是非常不应该的。
孩子之所以把这些颜色画成,不是平常物体的颜色,可能是因为孩子可能不太注意,它们本来的颜色,孩子不知道蘑菇是白色的;还可能是因为,孩子觉得画面上添上这两种颜色比较好看。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搁到现在,当有孩子提出颜色的“错误”,我会问一问:他们知道蘑菇是什么吗?想一想平时吃的蘑菇。带孩子们出去看一看天空中的云朵,讨论一下他们有什么颜色。而不是直接指出颜色的错误,或者给孩子们说应该是什么颜色的,这样剥夺了孩子探索的自由和欲望。
“浪费”材料。确实是,有时候孩子们画一幅画,会把蜡笔、彩笔弄的到处都是,丢三落四或者把笔弄断,当然,让他们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是对的。但是,不能为此打消了他们画画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为了省材料而不去画。
当然,给孩子挫败感了不只是这些,这几个方面是比较普遍的。孩子挫败感也不是一次两次的事,而是长期的水滴石烂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明确:孩子就是为了享受、表达自己才去画画的,你的眼中可能有未来艺术家,请耐心等待,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