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十三.笃行)

作者: 袖舞清风666 | 来源:发表于2019-10-04 22:08 被阅读0次
《中庸》(十三.笃行)

                                    题解


        道不可须臾离的基本条件是道不远人。换言之,一条大道,欢迎所有的人行走,就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欢迎所有的人学习、实践,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欢迎所有的人走一样。相反,如果只允许自己走,而把别人推得离道远远的,就像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只准自己“革命”而不准别人(阿Q)“革命”,那自己也就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了。推行道的另一条基本原则是从实际出发,从不同人不同的具体情况出发,使道既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又能够适应不同个体的特殊性。这就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既然如此,就不要对人求全责备,而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他人着想,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他人。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说人家,就是自己,不也还有很多应该做到的而没有能够做到吗?所以,要开展批评,也要开展自我批评。圣贤如孔子,不就从四大方面对自己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吗?那就更不要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哪里没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呢?不过也不要紧,只要你做到忠恕,也就离道不远了。说到底,还是要“言顾行,行顾言”,凡事不走偏锋,不走极端,这就是“中庸”的原则,这就是中庸之道。

《中庸》(十三.笃行)

                                原文(译文)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中庸》(十三.笃行)

        “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5)?”

        (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诗经》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握着斧柄砍削斧柄,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差异,但如果你斜眼一看,还是会发现差异很大。所以,君子总是根据不同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治理,只要他能改正错误实行道就行。”

  “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差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王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中庸》(十三.笃行)

                                      注释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斧柄。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

(2)睨:斜视。

(3)违道:离道。违,离。

(4)庸:平常。

(5)胡:何、怎么。慥慥(zao),忠厚诚实的样子。

                                    旁注


                              【朱熹旁注】

        右第十三章。(上面一段是第十三章。)

《中庸》(十三.笃行)

相关文章

  • 《中庸》(十三.笃行)

    题解 道不可须臾离的基本条件是道不远人。换言之,一条大道,欢迎所有的人...

  • 修炼自身高尚品德,离不开“忠恕”二字

    “忠恕”,是修行“中庸之道”的又一法门。 朱子在《中庸》第十三章“笃行”中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

  • “学习学”的五条纲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华杉讲透】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学习之道,是...

  •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记·中庸》。《中庸》第十九章说:“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按《中庸》...

  • 2019-12-13

    继续《华杉讲透大学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学习之道...

  • 2018-06-01

    以行践言学《四书》——《中庸》篇09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 10/100每天学习一点点

    笃行之。《礼记.中庸》 译文:学有所得,努力践行所学,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延伸:笃行是学习的最后阶段。 行为要厚重...

  • 花名出处及寓意

    姓名:朱宝贵 花名:博容 出处及寓意:博,出自《中庸》。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我校三部师生备考小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语出《礼记·中庸》。 “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即在学有所得后的努力...

  • 学习·审问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是《中庸》对学习的深刻阐释,在这五个层次当中,“博学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十三.笃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yns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