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黑客借由智能合约的漏洞牟取暴利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大家似乎也麻木了,不仅Tron这样所谓的“营销流”,甚至于EOS这样的“技术流”也频频中招,智能合约的无序和脆弱性也给未来的发展途径蒙上了一层阴影。
比原链创始人长铗曾说过“资金量大的项目才有未来”,醉翁之意就在剑指区块链这个“价值互联网”背后真正的发展和应用逻辑——智能合约未来的可能跑马场是价值存储,是加密资产存储,是加密资产上链和流通交易,而像扩容、分片等技术层面的争议创新,归根结底还是为这个核心逻辑开疆拓土。
因而回归核心逻辑,从金融角度讲智能合约的安全性是远比吞吐量和普适性更为重要的议题,安全关乎利益,利益绝无小事,不仅普罗大众的资产利益需要足够的安全性保驾护航,且目前大家眼巴巴期盼的“解放军”——传统金融大机构们对于智能合约的安全性要求只能更高,毕竟没有人会傻到把自己的钱扔到一个满是漏洞随时存在被盗风险的东西里。

所以必须确保其上的加密资产绝对安全,在这个意义上,有安全才有未来,才能不断增长,套用一句最近大火的《流浪地球》里的洗脑台词:“合约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代码不规范,资产两行泪”。
就像Android和iOS系统的对比,目前相当多的智能合约平台与安卓系统类似,“安全问题并非来自于平台本身,没有严格遵守规范、有缺陷的智能合约,会随着平台版本更新迭代将被逐步放大,再小的漏洞都会在日后显现出来,像定时炸弹一样,并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而现在从事智能合约代码监测审计的团队项目也不少,但事后的安全审查和监管打击更多意义上是亡羊补牢的措施,当恶性事件发生时其实已经对用户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伤害,而且随着区块链生态的发展和智能合约的爆发,也会面临愈加力有不逮的困局,算是“治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既然修补返工耗时耗力且不讨好,为何不在源头直接堵死漏洞来解决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EveriToken公有链提出的关于“智能合约”的全新思路倒是颇可认真研究和借鉴:“EveriToken公有链意识到只有高标准、高规范的解决方案,才能从源头解决区块链应用的安全性问题。与智能合约平台不同,安全合约直接写在everiToken公有链底层,第三方无需编写智能合约,只需按照规范,调用第三方接口即可”
也即基于everiToken公有链的“安全合约”全部是由经验丰富的高级安全工程师编写,并且经过专业机构审计和大量的测试,相当于质检过的模块,使用起来不仅方便,也较为安全。
对于智能合约来说,主链上的扩容一直是热门的议题,吞吐量的你超我赶式的比较也是经久不衰的秀场,却少有人从金融、应用的角度分析合约代码本身的安全性对其落地应用的积极意义,everiToken公有链的“智能合约”概念给了全新的观察和时间角度,值得仔细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