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韩国影片《寄生虫》斩获奥斯卡四奖的消息刷遍了全网,这是自1929年奥斯卡金像奖诞生以来,首部非英语的影片获得的最高荣誉,对于亚洲电影来说,也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但《寄生虫》能拿下奥斯卡,并不是人人都认可的。
从去年奥斯卡获奖影片《绿皮书》来看,《寄生虫》端这个奖杯,没毛病。
这两部影片的共同关键词都是:阶级。
黑与白、贫与富的碰撞,它们都在真实而勇敢的揭露社会问题。
一、海报中透露的信息
从《寄生虫》的海报来看,细节把控的十分到位,片中有寓意的物件及所有人物的展现,都在这张图里体现的明明白白。
眼睛——每个人的眼睛都被黑条遮了起来,往往这类马赛克多用于案件当事人,可以说是保护犯罪嫌疑人,或是案件受害人的隐私。而这两个家庭八口人,正好预示着是本片的行凶者和受害者。
光着的脚——八个人的合影,富人在中间,穷人在四周。富人面带微笑,衣着端庄;穷人衣着朴素光着脚,甚至妈妈的腿上还趴着一只蟑螂,好像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他们的味道。穷人里只有大儿子是笑着的,因为他以为和富家女谈恋爱就能变成富人,也预示着最后他变成了只会笑和做白日梦的傻子。
躺着的人——左下角躺着的下半身,是女人的身体,从光脚可以分析出也是穷人,而她正是被替代的保姆,躺着也说明了结局的悲惨。
墙上的画——小儿子画的从地下室出来的“鬼”。
印第安箭和帐篷——凸显了富人家庭“重男轻女”的潜意识,大别墅里处处都是儿子的痕迹,而女儿只能把心思写下来藏在床头。
“石头”——看似石头,却不是真的石头,寓意着四口穷人之家看似挤进了富人的家庭,但还是穷人。如果说影片有“片眼”的话,这块石头就是“片眼”,它代表着无止尽的欲望。
摩斯密码控制的灯——唯一能与外界交谈的工具。
蛋糕——蛋糕的出现,预示着“鬼”的出现。
看似和谐的海报,实际暗藏杀机,尽管没有出现刺向心脏的那把刀,但无形的刀,就是遥不可及的贫富差距和一碰就炸的自尊心。
二、“阶级怎么体现?” “对比”
01 居住环境对比
穷人一家四口挤在阴暗潮湿的半地下室, 富人一家四口住在豪华阳光的大别墅区。
02 行动路线对比
穷人一家尽管暂时“寄生”到了富人家,但当险些败露回到自己家时,一路经过的都是下坡路,好像比喻着寄生的后果,就将要跌入万丈深渊,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
而给富人的镜头往往是向上的,同样是楼梯,富人在优雅从容的向上走,而穷人在狼狈不堪的向下栽。
底层仰望上层,上层漠视底层。
03 选衣方式对比
暴雨来袭,居住在半地下室的穷人家积水成灾、流离失所。等第二天雨过天晴,大家只能在避难所捡能穿的衣服,而镜头另一边,富人家正在筹划小儿子的生日会,女主在宽敞的衣帽间挑选适合今天派对的衣服。
三、需要留意的几个关键
1、味 道
味道,是把影片拉入紧张气氛的关键词,也体现了卑微又倔强的穷人自尊心。
2、善 良
这是一部让你对“善良”有新的认识的影片。
3、背 书
背书在现在的含义已经不拘泥于票据市场的担保了,更多的是一种信任的转让。
每一个信任的转让,都是利益驱使的结果。
四、影片引发的思考
1.为什么越穷的人,自尊心越强?
2.说有钱人善良,是不是就在说没钱人险恶?
3.结尾基宇真的能实现自己的赚钱计划,解救爸爸吗?
五、观影福利
《寄生虫》观影链接:
https://m.weibo.cn/status/44606186413320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