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经常因为孩子的教育、学习问题感到焦虑,作为老师,我经常因为学生各种习惯差、成绩不尽人意焦虑,我的生活被各种各样的焦虑烦恼占满。

去年秋期,儿子刚刚升入七年级。七年级的儿子,要适应七门新的学科,要适应各科繁重的作业,要适应来自各县区的优秀生带来的学业竞争压力,而他本身又是一个慢热的孩子,所以整个七年级上学期,都伴随着他学习上的不顺心和我的焦虑。
后来听了一个心理学公益课程才知道,七年级和高一上学期本身就是一个入学障碍的高发期,我家儿子就是其中入学适应慢中的一员,我也终于从另一个层面理解了,孩子为什么总是莫名的感觉身体某一个部位不舒服,这种不舒服是真实的感觉,就是自身压力大导致的,看来孩子并非对自己的学习无感,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平衡。
经过我找老师及时沟通,跟其他家长交流,我让自己的心态首先慢慢调整过来,我不再过度焦虑每一次的周考或者月考,因为太频繁了,整天心情跟着他的成绩提来调去的感觉,已经完全影响了我的工作和情绪,而且这种焦虑并不能改变什么。
在我放平心态后,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一学期下来,孩子基本也适应了初中的生活,而且自己称初中生活,磨练了自己的心性,现在更能静下来。
周五早上刚刚到校,打开手机,就看到值班校长龚校长给我发来了一条短信。

说实话,看到这条短信后,心中是满满的感动、敬佩和欣慰,同时也在反思自己,总是在给孩子提要求或是不满足,其实在背后,孩子们面对学业,来自同伴竞争的压力,来自班级排名的压力,面对父母期待的压力,都是需要他们默默承受的,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们总是会说,是不是付出不够?努力不够或者别的,孩子真的没有努力吗?或许是有这种可能,但人的潜力也是有限的,我们的孩子也许就是一个普娃,对学习有热情,不放弃,保持学习力,就是最好的状态。
清明节,静姐约我去做护理,她家孩子今年高三,中间也是经历了难以言说的种种,我倾诉我的各种心绪,她都懂,她都能理解,也许过来人的亲身体会更能缓解当局者的焦虑困惑。每个家庭,每个阶段的育儿,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关键是家长对待问题的态度,指责打击否全是在发泄情绪做无用功,我们更多的是要改变自身想法,帮助孩子行动起来,和孩子一起成长。
张文质老师曾在2020年送给父母们的一句话是“活着就是幸福与希望”,要把生命第一作为育儿的一种信念,才可能跟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的灾难进行拔河。

学习仅仅是人生的一小部分,成绩也并非能完全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发展,所以作为父母,我们更多的时候要眼光更为长远一些,放下焦虑,慢下来,葆有慢养的勇气。多欣赏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夸大孩子正面的改变,同时,以身作则的、自己先改变,用自身的成长带动孩子的成长,谁都不是天生的“完美父母”,教育孩子的路上,和孩子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