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主见往往不是天生的,而是与后天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平时大人对孩子过度帮助。有的家长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替孩子做主,凡事包办,什么都想帮孩子做好。

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都要大人来帮忙,没有独立意识,也不会有自己的想法。
2.大人对孩子掌控太多。如果大人平时什么都要求孩子听自己的,孩子的一切行为都要掌控,凡事要求孩子乖和听话,否则就不开心,或就没法接纳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一种意识,就是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的,只有大人的才是对的。当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也常常以大人的意见为主。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认可度很低。
3.大人不尊重孩子。如果大人平时都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喜欢否定孩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慢慢就不爱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因为孩子觉得,说了也没人听,还不如不说。这样的孩子,越来越没有自我,宁可委屈自己也要听从大人的安排,过得很憋屈,也容易养成迎合他人的习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讨好型人格。
针对孩子没有主见,缺乏自我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引导和改变孩子:
1.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看待。当我们把孩子当成了独立的人看待时,我们就不会什么都要越界去插手孩子的事了。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不能什么都要孩子顺着自己的意愿来。孩子是孩子,我们是我们,我们不能随意“占有”孩子,尽管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孩子并不属于我们。
明确了这一点,孩子才能在我们的眼皮底下独立成长。
2.学会尊重孩子。既然孩子不属于我们,他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就应该尊重孩子生而为人的独立性。
孩子有自己的头脑,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好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给孩子提建议,但不能凡事替孩子做主。
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时,独立的想法才会被保留;当孩子可以自己去选择一些事的时候,他才有机会去经历多一些事,有机会得到更多的成长。
3.相信孩子,积极鼓励孩子。只有我们足够相信自己的孩子,积极去鼓励孩子。孩子才有勇气有信心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事情 ,敢于做出自己的选择。
孩子有自己想法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孩子表达出来,哪怕孩子的想法并不那么好,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告诉孩子有些想法的弊端,但不能阻止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
孩子的独立性也不是天生的,需要我们引导和培养。想让孩子独立有主见,我们需要放得开自己的手,放得下自己的种种担心,舍得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一些事,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接纳孩子的不同意见,积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孩子的独立性自然而然就养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