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用伦常四件事

日用伦常四件事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2-07-08 08:15 被阅读0次

《论语》学习之901601

【原文】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白话】孔子说:“出仕朝廷就奉事公卿,入门居家就奉事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勉尽其礼,不要被酒乱了心性,除此之外我还有什么呢?”

【思考之一】本章中的四件事各是怎样的内涵?

夫子在本章指出了四件伦常日用中要笃行实践的小事。这些看似小事,而绝非小事。子说“其事愈卑而意愈切矣。”南轩先生张栻说“此章视之若易能,然行之而无憾则未易也。盖于天理之当为者,求尽其道,而于人情之易动者,不逾其则。虽圣人亦极乎是理而已。夫子之教人,每指而示之近,使之有履践之实,人人皆可勉焉。行而有至,则存乎其人,充尽则圣人矣。”读《论语》我们会发现,夫子一向是以小见大,评论大禹的时候,用的是衣食住三个小方面,而不是用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来说明。正所谓“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

第一件事“出则事公卿”,在外面奉事公卿等长官。《论语注疏》曰:“出仕朝廷,则尽其忠顺以事公卿也。”“事公卿”就是帮领导做事。正确的事,要尽心尽力去办;不正确的事就要勇于劝谏,实在劝不住,那就走为上。关键是帮领导做好事,还要有“敬事”的心态,要尊敬承事领导,以非常至诚恭敬的心态来对待领导,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有着十分功利的目标去做事。

第二件事“入则事父兄”,回到家里奉事父母兄长。“事父兄”与“事公卿”的道理是相通的。在外面要尊敬、承事领导,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两件事情,包含着家里家外面对所有人应该有的态度。《为政篇》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有事我来做,有美酒佳肴请父兄先吃,做到这些还算不上孝,还要心存敬意才行。所以如果没有敬意,就不是“事父兄”,就如《为政篇》所说:“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三是“丧事不敢不勉”, 对于亲人、朋友的丧事不敢不勤勉尽力《四书解义》说“必于情所当致、礼所当尽者。”光远老师说:“此处的‘丧事’,或是居丧,或是助丧,都当勉力尽礼。”对在世的人是恭敬尊重和服务,那么对去世的人呢?“丧事不敢不勉”就是对待自己父母、国君(领导)的丧事,不能有半点轻忽,不敢有半点疏忽大意,要以“礼”“敬”和“哀”对待它。对待丧事的态度,就是对待祖先的态度,是“慎终追远”的大事;再进一步,对祖先的追思就是对古圣先贤的追忆和信仰。对父母,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则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对丧事的态度,体现了完整的孝道以及成圣成贤的目标理想,是为仁的下手处,也是由士到君子再到圣贤的基础。

四是“不为酒困”,不被酒所困扰《四书解义》说“饮之过节,易于乱性而为所困,必操存有主,勿使多饮,至神昏气乱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被酒所困扰,被酒所乱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有的离了酒就失魂落魄,没精打采,两眼无神;呆若木鸡,喝了酒便回魂还阳,两眼放光,精神亢奋。还有的借酒浇愁,醉后或借酒撒疯,或醉卧不起,或恶心呕吐,胃如火烧,这也是为酒所困。无论轻重,为酒所困都会扰乱心智、伤害身体、耽误正事,所以应当不被酒所困扰。

【思考之二】为什说这四件看似平常的事,却足够我们的心灵纵横驰骋

这四件事都是伦常日用小事,看似平常,却足够使我们的心灵纵横驰骋。横向看笃行四事可贯通修齐治平。不为酒困,是个人的修养,练的是修身功夫;丧事不敢不勉、入则事父兄,面对的主要是家人朋友,练的是齐家的功夫;出则事公卿,面对的是各级领导,练的是治国平天下的功夫。在这四件事上笃行实践,就是在将修齐治平的功夫做在实处起。纵向来看,笃行四事可实现下学而上达。沿着修齐治平的方向由小向大拓展仁德,随着仁德的层层拓展。当一个人与世界的对立彻底消融之际,就达到了古人所说的人天合一、与天地参的至高境界。所以践行四事之时,双脚虽然在伦常日用的大地上行走,心灵却可以飞向不可思议的至善的高峰。

【思考之三】怎样做好这四件事?

“何有于我哉”,孔子给我们的答案是:除此之外我还有什么呢。《论语稽》说“何有于我,言我只有此,而他无所有也。”蕅益大师说“不要看得此四事容易,若看得容易,便非孔子。”如果我们看这四件事容易的话,就是对孔子对圣人最大的轻忽。有些事有些道理确实是“三岁孩儿都懂得,八十老翁做不到”。一些看似浅显的道理,其实是最深刻的,是我们一生努力,也不一定能够做得到的!

我们应当效学夫子,常常反观一下自己——这四件事我在做吗?如果觉得自己在做,那就分辨一下是真的在做,还是自以为在做?如果真的都做起来了,就把标准提高一点,看看自己还能做到吗?也许标准提高之后,发现自己又做不到了。这时就不妨说何有于我哉?”这四件事我能做到哪一样呢?”进而心生惭愧,知耻后勇,撸起袖子继续努力!

知易行难,知难行易,只有跟着老师,通过不断的闻思修,改变自己的心意,然后通过实践,变成我们的习惯!

相关文章

  • 日用伦常四件事

    《论语》学习之901601 【原文】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白话...

  • 圣道儒学(三)——超越死生

    儒学固然有其精妙之处。立足道德良知,保持内心的诚明,行乎日用伦常,而能下学上达。然而,人们可能会觉得,儒学虽然对人...

  • 2021.4.24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 中国文化受很久以来的“唯宗教”色彩的影响,把日用伦常的...

  • 【读书清单】近思录(家道篇)

    01 由己及人,莫先于家,伦常日用,乃斯须不可离者。诚克治之功既至,则施之家而家可齐矣。 先修身,后齐家,再治国。...

  • 敦伦尽分养孝弟仁厚之心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违背伦常之道。伦常是自然之道不是人为的创造,如果违背伦常就是...

  • 【禪】到底在说什么?

    说到底,禅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就是从日用伦常中不断反观心性,从自我回归本我的一种态度和方式。无论任何...

  • 领悟《朱子治家格言》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伦常乖舛,立见消亡”“乖舛”的意思就是违背,消亡,意思就是消失,灭亡。全句的就是违背伦常...

  • 伦常秩序

    这是化浊偶然得知的事,亦未曾考证真假。说是在大清律上有一条,若对兄长翻白眼,刑罚是杖八十。 古时注重伦常秩序,又有...

  • 生死伦常

    今天看抖音,有一位抖主发的视频是她父亲带着她的孩子一起玩耍,半年后却已身患重病,连自己的孙子都认不出来,视频中曾经...

  • 1907年 胡元吉《安徽师范学堂修身教科书》附凡例四条

    一是编专为师范科而设以简明显要 而切于身心日用为主兼讲本书中诸儒躬行实事 以资楷模一以坚其敦尚伦常之心一以鼓其奋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用伦常四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bp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