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日,在《读者》上读到一则《定风珠》的小故事,读完感慨颇多。
故事发生在一座位于深山的小镇里,镇上有一位屠夫,他有一个祖传用来杀猪的案桌,不仅桌面开裂还血痕累累。
有一天,镇上来了一位老者,据说还是名医,对屠夫的案桌有了兴趣,一连数日,流连不去。
后来,老者问屠夫是否愿意转让案桌,屠夫爽快地让老者拿走,老者却说愿意出钱置办一个新的案桌,约定七日后来取。
哪知道七日后,老者看到屠夫已经置办了新案桌,并且表示愿意把新案桌送给老者,老者大惊问旧案桌呢?
屠夫说旧案桌被他劈了,还看到里面有一只巨大的蜈蚣呢。
老者这才说实话,说这只蜈蚣日日以猪血为食,时间已逾百年,蜈蚣腹内必有一珠,就是定风珠,可以治愈百病。
因为怕被屠夫敲竹杠,老者就没有明说,如今这定风珠却毁于一旦。
可是屠夫却洒脱地说:“该来则来,该去则去,天意也!”屠夫依然每天杀猪卖肉,乐此不疲。
而弄巧成拙的老者,则仰天长叹:“求不可求之求,吾何止心不迭、艺不精,而是枉读药理诗书,不如一屠夫矣!”
老者然后摘牌罢医,再也不悬壶了!
试想一下,但凡老者当初实话实说,以屠夫淡泊名利的姿态,肯定毫不犹豫地把旧案板送给老者。
老者错就错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没有把话明说,才导致他不仅没有得到定风珠,还被世人嘲笑一辈子。
话说在明处,事做在明处,光明磊落才能一生无愧并且无憾。
【1】
话说在明处,无愧于心。
情感作家苏芩说过,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有些人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是因为不善于表达,但也有些人闷着不说,纯粹是憋着坏心思,以为自己能悄无声息地多算计一些。
其实不然,但凡心术不正的人,尤其是那些动了歪心思的人,必然得不到上天的眷顾,甚至有可能损失更多。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小舍得》中,演员蒋欣饰演的田雨岚,为什么被网友们骂得特别惨?
除了田雨岚疯狂“鸡娃”之外,她最让人诟病的就是跟继姐姐南俪维持表面上的和谐,却暗搓搓地打击报复的行为。
因为不满南俪父亲的偏心,田雨岚没有直接跟南俪挑明,转身却给南俪的公司董事会打小报告, 直接导致南俪无望由代理营销总监升为总监。
人与人之间相处,总会有摩擦矛盾的时候,这原本无可厚非,大家敞开天窗说亮话,把问题解决就好。
但有些人却并不会这样做,反而继续淡定地跟你相处,私下里却搞各种小动作,除了为名为利之外,有时候只为让别人不好过。
就像田雨岚,把南俪的职位搞丢以后,以为自己能拿捏南俪父女,鼓动妈妈跟南俪父亲争房产,结果走出家门后想回都没脸回了。
明代思想家方孝孺说过,公其心,万善出。
人只有怀着一颗公平公正的人,不觊觎别人的东西,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然那些龌龊心思,怎么说得出口呢?
而越是在背后搞小动作的人,越是得不偿失,毕竟人间自有公道在,多行不义必自毙。
【2】
事做在明处,无愧于人。
有一名大学生小李在社交平台倾诉说,因为自己爱睡懒觉,为了不耽误英语四级考试,特意请同宿舍的好朋友小王早上七点钟喊自己起床。
小王答应得很爽快,孰料等小李醒来时发现已经八点半了,全宿舍的人包括小王都不在,毫无疑问小李已经错过了考试。
小李气得去找小王对峙,小王却理直气壮地说,七点钟的时候喊小李了,是小李说再睡十分钟的,而自己五分钟后就出了宿舍门了。
孰是孰非已经很难界定,小李说小王明明没有喊他,却编造谎言骗他,而小王也是不停喊冤,说小李太爱睡懒觉,赶不上考试还要诬赖他。
一桩小事却搞得两个人反了目,其实小王只需要在喊醒小李后,多跟他说几句话,确保小李头脑清醒后再走,就不会发生如此大的误会了。
做事情一定要做在明处,这样才不会被别人误解,毕竟我们都知道,只有太阳底下才没有阴暗的角落。
挪威女作家温塞特说,要做一个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人,不管是在深藏内心的思想活动中,还是在表露于外的行为举止上都是这样。
有些人性格大大咧咧更不拘小节,看似没有坏心,但是做出来的事情,仍免不了被别人诟病,就是因为行为不够磊落。
不让自己的行为落人把柄,就要把事情摊开来做,有必要的时候留下人证或者物证,既能保护自己,也能不给别人留口舌。
清清楚楚做事,明明白白做人,这样才无愧于人。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在《古今小说·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写道:明人不做暗事。
的确如此,只有当我们胸怀坦荡的时候,才敢于把事情做在明处,更不会惧怕别人暗处的算计。
【3】
光明磊落,才能坦荡一生。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说,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心里是怎么想的,手里就是怎么做的,原本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却做不到。
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是“知行合一”的创立者,一生都致力于“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正德十四年,也即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镇守江西的王阳明采用疑兵之计,35天后就俘虏了宁王。
然而当时朝中的佞幸之臣,希望王阳明将宁王释放,然后再让已经难巡的武宗亲自“擒获”宁王,满足武宗的虚荣心。
面对朝中复杂的形势,不愿意同流合污的王阳明,选择了急流勇退,宁愿称病避免卷入更多的事端中。
王阳明临终之前,从一个美得出奇的梦中醒来,让侍从帮他更换了衣冠,并把弟子周积喊到面前说:“我走了。”
周积问老师有何遗言?王阳明用尽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 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而我们这些奔波于红尘俗世中的人,能做得到像王阳明这样吗?
显然很难,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放弃了自我,而是要从做得到的点滴做起,比如心胸坦荡,比如行事光明。
要能做得到南宋哲学家朱熹在《小学·外篇》所言,生平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4】
明,由“日”和“月”组成,从字面上理解是“明亮”,从引申义上理解是“明白”。
当我们能够把所有的心思摆在台面上说出来,把所有的行为坦荡地做出来的时候,就是做到了明明白白做人和做事。
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拥有属于自己的清净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