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应帝王18

作者: 娜般美好 | 来源:发表于2019-05-10 11:17 被阅读12次

《应帝王》是针对帝王而言的,因此得名。庄子认为,作为帝王应当“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这样天下方能大治。意思是说我们应该放宽自己的心,使精神逍遥,淡然处之,无为而生,心平气合,达到忘我境界。同时,不要破坏“物”的自然属性。这是圣人之大智慧。

庄子.应帝王18

所谓厚德载物,放宽自己的身心才能感知万物的存在,做为一校之长首先应该看到的是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和终身成长,乃至老师们的未来发展和终身成长,以此为基础开展各项工作,唯有这样,各种制度的制定,所言所行才有可能心平气和,真正“做教育”,如果说教育有功利心的话,也应该是为他人的,如果这样,老师们找到了成长发展的平台,怎能不乐学、乐教、乐于奉献,学生们怎能不健康快乐成长,家长们怎能不放心、安心,再有特例那就从那个角度去努力。做为班主任老师也是一样,心平气和,记得自己是教书育人,是联系家长和学校学生的桥梁纽带,以爱为基础,无我才能更加豁达,豁达才可更加包容,包容学生的千姿百态,为成长奠基。才会有《老师,好》那样此生都在心里的师生情,从未走远的温暖和力量。

谁的青春不迷茫,尤其是那些调皮的孩子,我愿意用爱和期待的温柔,让孩子们的成长多几种可能,受到质疑也不会改变,因为我知道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具有疗愈心灵的作用,任何的质疑指责都是无用的,只会有反作用力。

看到最后一段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文是“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说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倏和忽常跑到浑沌住的地方去玩,浑沌待他们很好.倏和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美意,说:"人都是七窍,用来看、听、吃、呼吸,而浑沌偏偏没有,我们干嘛不替他凿开呢?"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顺应天性,不自以为是做判断,不以爱的名义,不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去绑架左右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是作为家长和老师最大的善意。人生就是用来体验和尝试的,哪有什么对错之分,种种都是人生真实的存在,给出支持便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身为一名教师,终身记得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在成长的道路上顺应万物,用心走路。

相关文章

  • 庄子.应帝王18

    《应帝王》是针对帝王而言的,因此得名。庄子认为,作为帝王应当“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这样天下方能...

  • 庄子——应帝王

    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

  • 庄子的政见—— 庄子(18)内篇 应帝王

    内篇的最后一篇《应帝王》,就是针对帝王而言,他认为作为帝王应当“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其自然而无容私”,这样天下方...

  • 《庄子.应帝王》至人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 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

  • 《庄子.应帝王2》

    【原文】 肩吾①见狂接舆。狂接舆曰:“日中始何以语女②?”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③,人孰敢不听而化诸④...

  • 大道同源 殊途同归 ---庄子 18《应帝王》

    与庄子同行,和31名伙伴们“一起共读庄子”已进行到第18天了,也是最后一天。读庄子内篇的最后一篇《应帝王》。心中暗...

  • 每个人都是混沌?

    《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中,庄子叙“七窍出而浑沌死”故事。故事大意为: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

  • 【二组第18天】《庄子.应帝王》

    《应帝王》是庄子内篇的最后一篇,主旨是治世之道,论帝王如何治理天下。道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其丰厚内蕴涵盖宇宙...

  • 《庄子》学习第18天(应帝王)心得

    今天学习《庄子内篇·应帝王》。探讨的是帝王之道。 第一个“啮缺先生”的故事(啮缺先生爱好辩论,极有兴...

  • 【经典品读】至人之用心若镜

    【经典原文】 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选自:《庄子·内篇·应帝王》。 【经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应帝王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io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