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因为工作原因又没有回去给爷爷扫墓,这已经是他走的第十五个年头了。
小时候,不懂什么是死亡,天真的以为所有人都会一直活在这个世界上。直到有一天爷爷走了,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死亡。
死亡其实也并不可怕,痛过之后,生活还是会继续,你终究会慢慢习惯没有他的世界。然而,那个人在你生命的旅途中留下的印迹却是你一生都不会忘却的,他的宠溺,他的责骂,他的训戒……。
自打我出生,爷爷的背就已经像鸵鸟一般了,他手上的拐杖基本不离手,不得不说地心引力的力量真的很强大。我出生时,他已经将近七十岁了,比同龄人的爷爷老多了,所以我学会走路之后,都是任由我自己跌跌撞撞的玩耍,等到摔倒了他才会拄着拐杖慢悠悠的走过来把我拎起,看看哪里破了就从兜里掏出万花油抹上,就这样我的童年里充满了万花油的味道。
九几年的时候,记忆中吃的最多的零食就是“米花”,有专门的人会用拖拉机拉着炸米花的设备下乡,爷爷每次都用一个洗的发白的布袋装上几听米,然后排着长长的队伍给我们储备零食,看着我们一节一节的塞进小嘴巴里,他都会合不拢嘴的笑着,没有几颗牙齿的他笑起来有点滑稽。
后来,我和弟弟上了小学,放学了要是饭还没做好,就开始扫荡他的屋子,看有没有藏着什么好吃的。他还专门编了一个精致的篮子,用麻绳挂在高高的房梁上,给我们放零食用的,到我们喊着要吃的时候才会放下来,至于为什么挂在房梁上?爷爷说那是为了防止被猫偷吃了,我们也信了,但其实他是怕我们吃多了不吃饭。
记忆中,那个篮子里长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吃的,爷爷出去放牛,会给我们带回各种各样的野果,有“罗坭,刺葵,火碳母……”;爷爷去赶集,会给我们带回冰糖块,豆奶,健力宝……;爷爷去吃宴席,席上要是有花生,腰果仁,八宝饭吃剩的,也会打包带回来给我们当零食。总之,爷爷无论走到哪儿,心里都会记挂着把他孙儿们的小篮筐装的满满的。

爷爷是退了休才回到农村的,可以说他是见过一些“世面”的。对于我们的教育他是非常细腻的,确切的说应该是一种对生活的启蒙教育。比如说走路时要抬头挺胸,见人一定要主动问好;吃饭用筷子时,碗里的菜看好了才夹,不允许在盘子里翻来翻去,也不允许有浪费;吃东西时要考虑下别人,好的东西应该互相分享;不能说谎,拿了家里的东西要跟大人讲……。总之,爷爷无论走到哪儿,他的大道理就跟到哪儿,生怕他的孙儿们给他丢脸。
可能是年轻时在工厂里当过领导的缘故吧,回到农村,一大把年纪了,习惯却改不了了,也爱领导着大伙干事情。记得有一年闹旱灾,邻村的水井干了,都跑来我们村挑水,爷爷就把村民都召集起来商议对策,一致认为应该把井挖深寻找新的泉眼。
挖井可是项大工程,人力物力财力不可缺少。提到凑钱时大伙你瞪我我瞪你,有的说早就不喝井里的水了你们要喝的自己凑;有的说打深一点不见得就有水出来啊,到时不是白干了;还有的干脆说没钱,后来爷爷开口说他出五百,剩下的你们村里自己凑,那可是他省吃俭用的退休金啊。用我奶奶的话说:“这个糟老头子就爱出风头,自家都没管明白呢,去管别人”。但爷爷却乐此不疲。
后来,井挖深了之后有了水,井边的石碑上刻着:“为人民服务,吃水不忘挖井人”。当然,爷爷的名字也被刻了上去。总之,爷爷的爱总是很“泛滥”,有时也会落得家人的埋怨和不理解。
他有他的大爱,但他也有他的“自私”,这是记忆中唯一一件我觉得他办的很糟糕的事。父亲跟我说,他十八岁那年部队征兵,满载着新兵的蓝色东风车都来到家门口了,父亲要上车,爷爷死活拦着不让去,老泪纵横的说什么要是去了回不来怎么办?谁给他养老送终?八几年了,已经是和平年代了,但他还是怕他的儿子一去不回。
父亲后来拗不过爷爷,下了车,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成了他一生的遗憾,他的心里对爷爷是有怨念的。
直到后来,听奶奶说爷爷亲眼目睹了日本人的刺刀刺穿了他母亲的肚子,他的母亲永远倒在了血泊之中,他恨战争。所以说养老送终只是一个借口,他害怕失去。
我的平凡的驼背老爷爷,您一生的爱都给了我们,愿您在天堂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