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作者: 改变自己369 | 来源:发表于2021-09-26 21:31 被阅读0次

初见茨威格,我们的心曾被南极那场暴风雪所冰冻,被那场伟大的悲剧所深深地震撼,也曾被他天才般的构思所吸引。今天,我们有缘再见大师茨威格,不知大师又将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题目? 《列夫·托尔斯泰》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关于自读课文,我们平日就是围绕课文旁边的批注来完成阅读的,今日也如此。昨天预习时,同学们说,全文一共九个批注,其中的四个问题,你们自己能解决三个,就剩最后一个难解决。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解决最后一个问题:一起来把最后一个问题读读。

“看透事物本质”,却会失去幸福。这似乎不合常理,其中有何深意?别慌,我们在文字中走他几个来回,寻找答案。

关于“幸福”,其实,托尔斯泰也曾自问过自己,你能从文中找出原句来吗?[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自由朗读这一句,揣摩一下这句话的重音应该加在哪几个字上更有利于传达出托尔斯泰的感情?  (“我”、“宽”、“厚”、“小”、“幸福”)

其实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老师建议,我们不妨在这句话前加一个适当的感叹词,你觉得加什么合适?“唉”、“哼”、“呵呵”……请同学模拟读这三个感叹词?

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分享,读出了托尔斯泰当时说这句话时的各种滋味。

一声“唉”里,满是灰心丧气式的失望甚至绝望;一个“哼”里溢满金刚怒目式的愤慨;一句“呵呵”,是风轻云淡式的自嘲。

大家说托尔斯泰为什么会如此绝望、质疑、嘲弄自己的人生和幸福呢?

(丑——对,只怪自己人太丑)

那下面我们一起走近托尔斯泰那极致的“丑”,细读课文1-4小节。温馨提示,可以从语段中选择个别你最想分享的字、词、修辞或是写法来谈谈托尔斯泰的颜值,在书旁写下你的理解,等会儿一起交流一下。

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来分享一下我们的阅读心得吧。

你找到了这个句子,“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能否改成“遮住了黝黑脸膛”?读一读,说说有什么差异?

嗯。黝黑,不一定是丑,反而是健康的象征,也许是勤劳的象征。那“皱似树皮”(给人的感觉?)——粗糙。大家触摸过树皮吗?可以想象一下你触摸树皮的感觉?先摸摸我们自己的脸——再想想我们伸手去触摸古树的树皮——似乎一伸手一触摸就能扎着手】

好的,大家再到第二小节中去寻找。看看谁最眼疾手快。倒像是用用胡乱劈成的树柴。你能来分析一下“劈”的妙处?能把“劈”改成“划”吗?

——劈,很用力,很有力度,很深,这里指额头皱纹很深刻。再加上前面的“胡乱”就与托尔斯泰的长相更绝配了。“胡乱”——混乱、杂乱、没有条理或是不负责任。也许托尔斯泰的长相就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长相。对不起来访者、对不起我们读者、也对不起他自己。

其实,只要同学们静下心来细细地去品去读,语段中你还会发现更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可惜课堂有限,我们无法一一展示。但是一定要注意,日后我们品读文章时,记得学会用换字法、删除法、修辞方法等去细品细读,赴一场与文字的深度交心的约会。

现在,虽然我们只是品读了课文的只字片语,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惊叹茨威格的生花妙笔,不得不震惊托尔斯泰颜值的伤不起。

老师突然又觉得托尔斯泰的“丑”其实也是他的幸福所在,知道为什么吗?请大家跳读第4段,从语段中找出托尔斯泰长得丑也是一种幸福的原因?(“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围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这一语中我们读出了列夫一种怎样的人生追求?(很接地气,与人民同甘共苦。)

文章中作者将托尔斯泰的这份信仰、这种追求、这股使命感,蕴藏在托尔斯泰身上的哪个部位了?  (眼睛)

(是的: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

为这“这对眼睛”,作者茨威格极尽奢华地来描绘它,让它眸光四射。请大家跳读第六、七、八自然段,寻找提取出表达托尔斯泰眼神的比喻句。

老师从中挑选了几句比喻,组合成了一首名为《眼睛》的小诗,我们来读一读

告诉我,这对眼睛有什么特点?(犀利、锐利)。老师特别欣赏最后两个比喻句:

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看看在这双眼睛背后,到底站着一个怎样的托尔斯泰?

用敏锐的洞察力去剖析社会、剖析他人,揭露黑暗与丑恶。勇于剖析自己。他的自我剖析,苛刻而残酷,不留丝毫情面,像插在自己心窝的刀子。一如我们的鲁迅先生他总是严于律己、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我批评一样。

是的,就是这样的一双眼睛,既会无情地批判社会,也会毫不留情地反省自己。

“看透事物本质”,却会失去幸福。这似乎不合常理,其中有何深意?现在大家明白茨威格这句话的含义了吗?

①“看透事物本质”,其实就是看透什么的本质?

②那这个社会有什么本质?社会的本质为什么会关乎他的幸福?他的幸福是什么?他是以什么为幸福的?

是的,托尔斯泰用他锐利的眼睛审视自己、洞察社会,他不但没有找到幸福感,反而倍感痛苦,而这痛苦使他“忧郁的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最终导致了夫妻的决裂、上流社会的驱逐、教会的排挤,何来幸福?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选择了逃走。”

托尔斯泰的理想、追求和使命?实现了没有?

遗憾的是,他最终没有得偿所愿,最后病死在一个小小的旅店……

难怪有人评价托尔斯泰是一个“痛苦的清醒者”。但老师认为托尔斯泰肯定是“宁做痛苦的清醒者,也不做无忧的梦中人”。——这就丑男托尔斯泰的迷人魅力

相关文章

  • 列夫托尔斯泰

    人类爱,这是人人相爱,是爱一切人,像爱神的儿子和兄弟一样。 『我不能沉默』

  • 列夫. 托尔斯泰

    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作品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

  • 列夫•托尔斯泰

    二十岁的托尔斯泰:坚定,温柔,集苦难于一身。 他的第一本著作是《童年回忆录》,现在已很难买到了。 问了许多家书店,...

  • 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从他的创作初期开始,特别在60年代以后,他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

  • 列夫托尔斯泰

    在我六年级的时候,我认识了列夫托尔斯泰。我认为他很像鲁迅,因为他们都是作家。他一岁半的时候就失去了他的母亲。十岁,...

  •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虽然出生贵族世家,但是他两岁丧母,九岁丧父,而且在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

  •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2搞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之美,进而感受...

  •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标: 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2搞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之美,进而感受...

  • 《列夫托尔斯泰》

    知人论世 1.评一幅独特的“肖像画” 2.品一双深邃的眼睛 3.触摸一个天才的灵魂

  • 《列夫.托尔斯泰》

    7.30微课日修(十五) 【今日主题】围绕作品主旨展开提问 单篇《列夫·托尔斯泰》 今日问题:1.回忆性散文、传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列夫托尔斯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rc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