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比歇夫的神奇“时间统计法”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中,记录了柳比歇夫有意义的一生。柳比歇夫是一个在时间管理上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人。
1916年,柳比歇夫开始记录时间开销日记,一天没有间断。
柳比歇夫根据时间开销日记,每个月做月度总结,年底做年度总结。这种“时间账簿”,他一做56年。通过对时间的真实记录,他有一种奇特的力量。“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盘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得出来光阴在冷冰冰地流逝。”
柳比歇夫一生自律,跟时间谈了一辈子的恋爱。他用一生去感知时间,不愿意辜负一分一秒。
他一生的伟大事业,就是研究时间。时间里有神奇的能量,他穷此一生,钻研不缀。柳比歇夫通过时间统计法不断研究:自己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做多少。他找到自己能力的极限,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又充分发挥所有潜能。
时间统计法为他创造了高度理智和健康的生活。
柳比歇夫并没有建树丰功伟绩,可他建树的要比功绩的意义更为重大——那就是过得很好的一生。
优秀卓越的人,都有强大的自律,和持之以恒的耐心。
大多数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梦想,他们都想通过自律,奋斗,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然后有自己的事业,或者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但是,成功这条路,奇山峻岭,真的难以攀越。只有极少数意志坚韧的人能登上高峰。因为在自律这条路上,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走丢了; 在时间管理这条线上,很多人坚持了一段时间,无法管理好自己,放弃了;在追求梦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这件事上,很多人觉得太难,浅尝辄止,无法一生坚持践行梦想。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缺少一根弦,容易随心所欲,喜欢在舒适区,没有管理引导好我们的大脑往哪个方向走。我们的大脑总是千头万绪,我们需要有技巧地活着,不然呼啸而来的生活可以轻易地将我们的时间撕碎。
话说本人之前的状态,简直羞于启齿。早上上班,虽然早起,但是诸事磨蹭,经常会迟到。
上班后大家习惯开工前喝喝茶,热热场,我会不由自主的泡进去,一泡就松软了,只想懒散地吹牛,不干活。
就算坐到电脑前,顺着自己的惰性,先玩手机,翻翻朋友圈,发点评论,灌灌水,或者自己发个朋友圈,各种晒。完了再去淘宝签个到,领个金币,看看首页的美货推荐。如果看中什么,败一个,又得挑选半天,一磨一泡,上午时间几乎消耗殆尽。什么都没干,只把自己弄得心思涣散,无心工作。
工作在电脑里躺着,我在时光里泡着。在没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心里养着几千只草尼马在奔腾,就是挪不动自己的脚,拿不起自己的手,打不开自己电脑去干活。
等到火烧眉毛,感觉上头催稿的时限已到,我才迫不得已的开始干活。有时候甚至赶得火急火燎,好像自己很忙的样子,但是完成质量一般,甚至拖延了时间要挨领导多说两句。脸皮薄的我,挨两句训,又会觉得很丧,黯淡消沉两三天。
这样的死循环,让我工作上没有起色,心情颓废,生活没有光彩和亮色。
拖延症已病入膏肓,严重成癌了。

勇敢走出舒适区,简书日更的同时,日更工作效率
直至去年无意中下载了简书APP,误打误撞进了无戒写作训练营,在老师同学们如阳光般炽热的热情下,在重新拿起笔开始写作强大的驱动力下,唤醒了埋藏已久的热情,有了新的内动力,告诉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跟上大部队的节奏,开始日更。
给自己下了猛药,告诉自己要下得了黑手,不要纵容自己,管理好自己,余生不消极不颓废,不辜负人生,不辜负光阴,要做一个阳光的人,奋斗的人,有梦想的人。
走出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
我真的在训练营的带动下完成了日更。虽然后来的365极限挑战营,我没有实现日更的目标,但是在这种打了鸡血的激昂状态下,工作上也养成了好习惯,开始向“优秀”的人靠拢了。
去年以来工作压力骤然大增,工作量越来越大,事务越来越细致,甚至更紧急要求更高。因为适应了日更的高强度,所以我很好的胜任了这种压力和节奏。并从中培养出良好的专业性和高效能。心中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在进步,在成长。
养成了几个好习惯,并一直坚持不缀。
为了提高行动力,高能“战拖”,我坚持日事日清,早上先吃掉最大的“青蛙”。
比如一上班不喝茶不消磨,先完成日更,或者先完成最难的工作任务。
把最大的“青蛙”干掉,一来表示战拖的勇气,二来提起一天的精神气。接下来的一天,以轻松性愉悦的精神迎接各种挑战,游刃有余。
“青蛙”代表有挑战性的事情,每日最艰难且重要的事情做完就代表自己吃掉那只最大的“青蛙”。那么一天之中再也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最大的难题已经解决了。
实践一开始也是经常反复,每次都有激烈的斗争,心里住着两个人,一个爱玩,一个上进,一直在打架。最终都是上进的人拉着我往上走。
有时候干脆不给自己选择的机会,一上来坐住,杵在电脑前,开始干活,只要状态打开,就会停不下来。
在那段时间里,日更质量越来越高,写作也越来越顺畅。虽然没有大成就,但是我手写我心,也写出了自己的心声,精心经营自己的日子,也达到了“活在当下,享受努力”的理想状态。
那样的日子,我头脑敏捷,心情愉悦,快速响应生活的每一个召唤,不辜负每一寸光阴。
工作上的奋进,甚至让我发现了一个大“好处”:我提早完成的工作,发给上级审阅,等于把问题甩给他们。
那时候简直感觉自己是领导,原来抛问题给别人,这么有优越感。
相比之前给催着赶着的焦虑,最后还提心吊胆怕受到责备,感觉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就像今天,我可以潇洒的把整理好的半年的资料甩给主任去审核,这些资料,是我每一个工作完成后立刻归档的,所以我整理起来毫不费力,大概粗略看了一下补充一些较少的内容,就可以交差了。不用像以前一样,一到整理档案,花好几天泡在文件海里埋头苦干,翻找整年事件整理打印存档,又累又辛苦,一边还得承受埋怨。
不知不觉,简书写作已经一年了,我在简书的作品有一百多篇了,工作上我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今年,单位评先进,听说党委会上提到表彰先进人物的人选,领导自然而然提到我的名字,然后大家完全没有异议,立刻通过。月度考核,我们得了几次先进。
虽然在工作上我无所求,但是我的努力,应该得到大家肯定,我虽然表面平静,但是心里暗喜。这是我应得的回报,我是实至名归,当仁不让。
养成终身受益的优秀习惯
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善于做好时间管理的人,总是优雅的。
科学安顿好自己的一天,就是安顿好自己的一生。
自律,从坚持晨读开始。在听了无戒老师的早课后,我开始了每天早起晨读。如果时间够用的话,我是更愿意去坚持跑步,做操,做有氧运动。但是早起,我只有争分夺秒的半小时啊。这半小时的时间,我在厨房里做早餐,打开音频,有时候听无戒的早课,有时候听喜马拉雅的优美散文。
听音频的时候,我试着跟读,原来早晨在懵懂状态,“读”出来是叫醒自己大脑。读是大脑的体操,读出来后,感觉自己思路顺畅,反应灵敏,获得了高能量。
预叫醒儿子起床读书,起不来,我去再叫,就会去逗他,小恐龙怎么还不起来,太阳晒屁股了,或者读几句古诗,他在矇眬中睁开眼睛,被我逗笑了。
有起床气的时候,我知道不能用力催他,怕他崩溃,他不愿意吃饭,我就换几种方式逗他。无意中撩他,你讲个笑话给我听?不要。那我讲给你听?也不要。
但是说不要的那个人中计了,他说,妈妈,有一次,我说要吃梅,结果说成吃夏桑菊。哈哈,我配合的大笑,真是好玩,夏桑菊怎么能吃呢?你这个笑话真有意思。
然后他切换了频道,心情HIGH了起来,阴霾一扫而空,带着好状态去上学了。
我决定,下来的日子,早饭期间给他准备“提神餐”,就是个笑话,或者读古诗给他听。这是听音频打开大脑给我带来的灵感。
晨读,我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听听很多大师的优秀作品,汲取营养,滋润心灵。提高文学素养,也为自己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还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听课或者写作。把中午休息时间切成两半,半小时休息,半小时学习,如果听课,我会打开日记本,一边听,一边记,加强记忆。
试着打开音频,打开有道云笔记,一边听一打敲打文字,练习高速输入的技能,同时训练文字的感知能力,在这过程之中也强化的文章的记忆。
超级充实,感觉日子过得,有飞的感觉。
其他时间管理的方法,有运用“番茄钟”工作法。在吃“青蛙”的过程中,搭配运用“番茄工作法”,设置一个番茄时钟,专注25分钟只做一件事情,使自己的精力与事务很好的匹配和调试。如果一个不够,再设置多个“番茄钟”直至完成工作。
利用万能的“便利贴”列事件清单,建立收集箱。建立“今日待办”、“完成清单”、“未完成清单”。 在“今日待办”上用便利贴写出事件清单。已完成的移到“完成清单”中,无法完成的移交到“未完成清单”中,并写上待完成日期。
建立行动正循环。90天养成一个习惯,人生就是一种不断重复的循环。建立好习惯,形成正循环。
复盘,养成每天,每周,每月复盘检视习惯。每天工作后形成检视习惯,一周检视,月度,年度检视。
不断的记录复盘,检视提升,梳理优化,做到“高效率+高价值”。
接下来,准备继续清空自己,保持高效学习,持续输出,认真打磨自己的每一篇作品。向成功的大神们学习,像无戒老师讲的那样,坚持,积累,越走越远,离目标越来越近。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七十八 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