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y33
01
原文:孔子生于东鲁。东者,生方,故礼乐文章,其道皆自无而有。释迦生于西方。西者,死地,故受想行识,其教皆自有而无。
译文:孔子是在东方的鲁国出生的。东方向来被看作是出生的方向,所以它代表的儒家礼乐文章,都是遵循从无到有的规律的。释迦牟尼实在西方出生的。西方被看作是沉没的地方,所以佛教色受想行识的教义都是遵循从有到无的规律。
评析:从孔子与释迦牟尼的出生地来论说儒家和佛教思想的发展规律,实为强词夺理。
作者认为东方是日出的方向,而孔子出生在东方,由东方的日出可以知道东方的事物会蓬勃发展,所以觉得儒家的发展规律是从无到有;由西方的落日西沉就觉得西方的事物都会沉没,所以觉得佛教色受想行识都会遵循从有到无的规律。其实佛家的学说本质就是讲空和虚无的。这样的论说是不足以令人相信的。
从现代科学的社会中,我们更是可以知道作者的说法十分牵强无理。
02
原文:有青山方有绿水,水惟惜色于山;有美酒便有佳诗,诗亦乞灵于酒。
译文:有青山才会有绿水,水是向山借取了颜色;有美酒便有好诗,作好诗的灵感是来自于美酒的。
评析:有山有水山水相间才能体会到山水自然带给人们的美感。只有山没有水,显示不出山的高峻挺拔,气势雄壮;只有水没有山显示不出水的灵秀,两者是相互补充而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映衬而生的,少了哪一个都会逊色很多,都会显得单调。
诗人要有美酒相伴,美酒给诗人带来灵感,说明酒与诗,有着极深的因缘。美酒同样是诗人笔下的宠儿,他们不仅描写美酒,同时在美酒的陶醉下,孕育出灵感,激情喷薄,笔下生风,写出无数华美的文章。像李白斗酒诗百篇,正印证了作者的观点。
03
原文:严君平,以卜讲学者也;孙思邈,以医讲学者也;诸葛武侯,以出师讲学者也。
译文:严君平是以占卜的方法传授学问的;孙思邈,是用医学来传授学问的;诸葛亮是用行军打仗的方式来传授学问的。
评析:讲学在古代主要是以先生教授。学生听课为主,而作者的这种观点打破了以往的呆板的模式,不再是强调先生的讲授,而是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启发学生,使他们能够从实践中得到知识。
严君平以占卜为事业,他在占卜的过程中将知识摆在了世人的面前这比单纯的讲占卜要快的多;孙思邈行医治病,直接向人们传授了医学知识;诸葛亮带兵打仗,展示出了他在作战方面的智慧。这些都是见诸行动与事功。行动比轻描淡写的讲,更有意义;身教,较之侃侃而谈,也更容易使人接受。这种重行的思想,显然是受明末清初重实践反浮夸不实思想熏陶而来,是进步思想的体现。
04
原文:人则女美于男,禽则雄华于雌,兽则牝牡无分者也。
译文:人类中女人要比男的美丽,禽类中雄性要比雌性华丽,兽类中雄雌确分不出美丑。
评析:本文中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成三种,而又将这三种的性别作了比较。人类中女人要比男的美丽,禽类中雄性要比雌性华丽,兽类中雄雌确分不出美丑。所以原评中出现了“此尚非确论”的观点。
其实就作者的观点而言是有些过于偏激,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人们要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来评价事物的美丑好坏,而不能一概而论。人类中难道女人都比男人要好看吗?用丑女钟无盐和帅气十足的潘安比较那一位更为美丽一些呢?由此可见作者的观点并不能说明事实就是这样的。所以说事物是不能绝对而论的。
但大体言,无论高级动物的人,还是低级动物的鸟兽,确是存在着资质的不同。这样便有了异性的相吸,有了配偶,并繁衍后代,保持了生物物种的衍续。但美丑云云,是相对存在,而不是绝对的。
05
原文:镜不幸而遇嫫母,砚不幸而遇俗子,剑不幸而遇庸将,皆无可奈何之事。
译文:镜子不幸遇到了丑陋的嫫母,砚台不幸遇到了凡夫俗子,宝剑不幸遇到了平庸的将才,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评析:人生总会有很多的无奈,比如少年不得志,比如英雄无用武之地,比如千里马之才却没有伯乐来发掘,这些都是很无奈的事,但是当遭遇这些事情,而且我们又无力改变的时候,只有慨叹人生。
用来梳妆打扮的镜子遇到奇丑女子;供人挥毫泼墨、著述立说的砚台遭遇平庸的文人;削铁如泥、所向披靡的宝剑落在了无能的将领手中,这些都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而有感有知的才人,纵使学富五车,又是盖世无双,不被赏识,也终如千里马不遇伯乐,唯空鸣长嘶、暗自悲切而已。作者这里明写物,实写人,写其一己不得志的心情,书写不得志人的烦恼,表现了自己的无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