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车马不慢,但日色已晚。我要寄给你的信已经写好,可我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和着这渐晚的暮色,最终会消失在这悲怆的边缘。

最美不过大自然。四时田园风光,自是难忘。如何把古诗改写成小短文呢?以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为例。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通过题目小括号里边的内容,我们知道《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诗,描写的是四季农村田园生活风光。
把古诗改写成小短文是五年级下册第一课的选做题,细读同学们的作品之后,发现还有个别同学改写的不到位,决定再次就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
一、改写要遵循两个原则
查阅同学们的作业,还有个别同学没有理解题意,不知何为改写。有的在改写和翻译间画上了等号;有的大肆渲染,脱离了诗人原文。
改写一定要遵守两个原则:第一:不改变原文内容和诗人情感;第二:改写不等于翻译。

打破这两个原则的同学,建议第一步一定是要熟读古诗,理解诗意,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此诗为例,诗人描写的是初夏村里农人们勤劳忙碌的景象,同时赞扬孩子们天真、好学、勤劳的品质。所以我们在进行改写时,环境描写的背景,一定要是古代夏季农忙的景象,不能出现与季节、地点、时代不相吻合的景物。第二步则是从诗中找主线,找关键点。找出诗中描写的事件,景物,人物,理一理自己的写作提纲,做好相应的笔记,为下文的想想扩写作准备。
二、改写要有开头和结尾
古诗改写成小短文,我们要明白虽然文章短小,但依旧是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
在批改过程中,部分同学都添加了开头,但文章的结尾,同学们往往落笔于最后一句诗的翻译,没有另写结尾,往往让人有意不尽之感。
结尾如何写呢?还是要建立在你所理解的原文内容和你所描写的内容上。以此诗为例,可以在结尾点明中心,也可采用首尾呼应法。如果文章开头,你写的是乡村田园风光,那么你可以继续选择环境描写的方式来结尾;若是你对农忙时进行的一段特写,那么结尾依旧可以采用此法。

示例:远处,天已经黑下去了,可村子里的阿九依旧在挑水,那在水桶中一荡一荡的小调皮,便滴滴答答地打在了阿九回来的路上,好像在陪着阿九,让他不要孤单,又好像在为阿九的勤劳唱一首赞歌呢……
三、改写要点明中心
都说“赘字冗词不能有,点题之笔不能无”,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写文章时一定要及时点明中心,让文章熠熠生辉,脱颖而出。改写古诗也是一样,也要及时点明中心,让读者明白你的价值情感趋向。
如何点明中心呢?我们可以巧用点题之笔。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之时,借点题来点明中心。如:田园风光,如诗如画。乡村人儿,勤劳持家。八岁稚童,也学种瓜。生死于斯,岂不美哉?

还可以借题记或者后记来抒发情感,点明中心。如:又见炊烟袅袅升起,那被风一吹就散的烟火气下,他们,站在山水画中;他们,站在历史的肩头;他们,正在从土地中寻求闪光的太阳!
古诗改写成短文,一定要记得在开头或结尾,把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情感,用一段景物描写或者是一个画面,又或者是一句直白的话语,抒发出来!
四、改写要大胆想象
有人说,现实的世界是有尽头的,但想象的世界却是无涯的。想象是灵魂的眼睛。
我们在改写时,一定要大胆想象。或抓住诗中提到的景物,进行环境、背景的扩写;或抓住诗中的人物、事件,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想象。如此诗中,提到“耘田”,我们可以从这里推断此诗作于初夏,那么我们可以借此描写初夏时的田园风光。写一写晨起时的浓雾、花香或者听到的鸟语,渲染出这是一个温馨有勤劳的景象。
诗中还提到了“夜绩麻”“学种瓜”,这些事件都是我们可以大胆想象的点。可以突出深夜搓麻馅的辛苦与坚持,孩子学种瓜时的笨拙与欢喜。

示例:“小弟,你看,父亲母亲都在地里忙,我们也学着奶奶的样子去种瓜吧!”“好啊,好啊!”于是,子彦两姐弟一个提着瓜种,一个扛着小锄头,走到了桑树下。开始种瓜啦!子彦扔下一粒瓜种,一边扔还一边郑重其事地说:“小呆瓜呀,快长大,长大后,就进我的碗里吧!”“扑哧”,姐姐忍不住笑了出来“傻子彦,我们还没挖洞呢!要先给瓜种找个小房子,他才能在家里边安心发芽啊!……”

大胆想象,平地可以起高楼,眨眼间可以行千里。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没有月亮又怎样,只要心中一片皎洁,这就足够成就最耀眼的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