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学习关于思维模型这个板块的内容,正好我听的一位老师的课,这两天也在讲思维模型。另外我读的书《好好思考》也是讲思维模型的,这本书中确实有很多的模型以及案例来帮助我们做梳理。但是,思维模型是用来做什么的?
思维模型可以作为我们面对问题思维模型就是让我们去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加的简单,但是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事物。它在现实是复杂化的,我们在面对不同的问题,可能就需要不同的思维模型去解决,甚至同一件事,我们可以思考用多种思维去解决,所以延伸到了荣格提出的多元化思维概念。
要建立多元化的思维,就是跨学科、跨领域去进行学习,用其它领域的思维模式,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就像我们经常说要做头脑风暴,但是头脑风暴不是说一个部门的人关起门来,大家各抒己见。这种不叫头脑风暴,我们应该是把不同部门或者是其他公司、其他体系的人,坐在一起去讨论某个事情、去某个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或者是专业领域的思考方式去进行头脑风暴。嗯,这个是关于思维多元化。另外还有一个点就是,思维多元化,就是让我们不要限制于自己的这一块地方,把自己圈在某一个行业某一个专业里面,我们应该更多的去读人类的历史、文明、哲学类的书籍,因为这些看似无用的书,实际上讲的是道的层面,也是我们对事对物对人,最底层的思维。
如何综合运用跨学科思维模型解决复杂的问题呢?
认知是有层次的,不同层次的认知都是区别的。我们经常听到的降维打击,就是运用了心理学中思考问题的分层逻辑。
比如说你同学或者是同事给你抱怨啊,最近在考一个什么证,但是没有考好,他就向你抱怨,因为家里太吵了,根本就没有办法安心的复习,所以导致这次考试考砸了。这个抱怨对应到的是逻辑层次中的环境,他在抱怨他目前处于的环境不好,这个时候你可以给到他的建议,就是从行动上进行思考。让他意识到环境如果是没法改变的,就要从自身的行动开始改变,比如说学习的时候,可以去外面复习,或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
还比如刚刚出社会的大学生,刚刚开始工作,玩心还比较重,对于工作并没有特别上进,口头禅是只要每天过得开心就好。这是属于价值观层面的。那可以从角色切入,向他描述他作为儿女,虽然父母不指望他飞黄腾达,但是以后肯定是想给予父母更好的生活。
思考问题的分层逻辑也可以用于我们自己,比如碰到某个难点,或者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根据逻辑来思考,多一些理性。其实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都是非理性的,所以思维模型也可以帮助我们提炼一些核心的原则,用来约束自己。
那基础的思维模式是分为四个层次,由思想浅显到思想深刻逐渐提升。
第一个层次属于经验技巧类,是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经验积攒而来的,比如擒贼先擒王;第二个就是工作时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流程类,比如AARRR增长模型,swot 分析问题的思考模型等等;第三块就是学科原理型,比如系统动力学,心理学的锚定,这些都是经过科学方法验证过的原理;最高一层就是哲学视角型,它是一种理性的思辨思维,比如熵增思维,演化思维等等。
另外我们在学习这些思维模型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固化思维,要多去实践。我们把思维模型可以作为参考,不断的按照这个思维模型去实践,在实践当中发现问题,并且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式,才能把它真正的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