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美国中部

作者: maygleam | 来源:发表于2015-03-04 13:10 被阅读768次

在中国的互联网站或是社交平台,经常看到关于美国的文章。我不知道是美国人写的,还是中国人自己总结的,有些确实是真实反映,但是更多的,给我个人的感觉是国外的月亮比较圆。美国有些方面确实有许多优势,但是很多时候都依靠健全的体制,中国确实有许多空间需要发展和进步,但是很多时候也是由于体制。当然,这都是我的个人体会,肯定也有我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美国的房子很大。我2013年从香港来,住惯了紧凑的小房子,有时候进电梯或是房门还得侧身。香港人多地少,所以寸土寸金。美国是地广人稀,几十万美金就可以在美国买一栋别墅。我们住的房子是两居,100多平米,2个卫生间,2个卧室。相比美国人的房子,不算大房子,可是相比香港,真是宽敞了许多。从香港来的我,能突然生活得这么宽敞,真的很开心。以前在香港,很怕吵,因为房子通常离马路很近。现在几乎不会,地广人稀,所以每晚都是安静的夜晚。这样的安静和宽敞让心情放松许多,也宁静许多,说话,走路都慢了下来。美国的房子很现代化,基本上所有的房子都带有洗衣机烘干机,洗碗机。这些设备让我彻底解放了双手。对于喜欢在家务上花许多时间的亚洲人来说,这对我是个新的开始。这里的房子通常有自己的门。我在香港住的是公寓楼,现在这里也是公寓,不同的地方这里有自己的门。一楼一家人,二楼一家人。我们有各自的门,所以算是所谓的“隐私性”和“私密性”?不得而知。当然也有些公寓是分享同一个大门的。如果是独栋的别墅或是连排别墅,当然也是有各自的门。

在香港的时候,买菜购物很方便,无论是在公司还是是在家里,下楼就是超市或是街市。下班后在楼下买菜很方便,或是不想做饭,买饭也是经济实惠。在美国中部,这几乎不可行。每周大采购一次,开车去超市,大包小包拎回来,塞满冰箱。因为摊大饼式的城市结构,去大部分地方都要开车,所以一次买回来比较省事方便。餐馆也不那么多,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我们是中部的原因。再加上中餐馆不好吃,又非常贵,我来美国后,学习了许多新的菜式。来之前就听说美国是厨师学校,来了就真得得以实践。这样的生活很简单也很健康。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很温暖也很幸福。请朋友吃饭也是通常在家里,聊天方便,在家里也觉得舒服。这种生活方式我已经远离很久,好像回到我读初中的年代。因为记得读高中后,家长和他们朋友之间的社交和吃饭通常都是在餐馆完成的。在这里,我大部分是做中餐,当地朋友自然就是做他们喜欢吃的西餐。除了做饭,不少人还会做被子,缝毯子,做果酱,做椅子,修车,修栅栏等等。他们的动手能力是从小培养的,不像我,一直傻读书,书没有读好,动手能力也不高。动手对于孩子来说,或是对于一家人来说,一起努力去完成一个项目,是非常喜悦的。

女儿Margo于去年出生。所以产检生孩子,算是跟医院打了不少交道。费用确实高昂,动不动就几千美金,我心想,原来单独的诊室,温暖如春的医生,先进的设备原来都是收费的。还好,我们的保险不错,产检和生孩子没有花什么钱,总共花了100美金。医院的人不像香港那么多,医生都是训练有素的温暖如春,精力充沛,见到他们每次心情都很好。以前在中国,我是非常不愿意去医院的,医生好像审问犯人一样,让人紧张害怕。产检和生产的过程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遵循自然,二是有非常先进的医疗技术支持。怀胎十月,每次产检基本都是听胎儿心跳,爸爸妈妈问问题,就回家。总共只有两次超声波。我们要求多做超声波,医生觉得没有必要。分娩的时候,医生让我先试着自己生,我也不知道孩子多大多重,就是努力推。整个产程有所有仪器监测孩子和我,如果一有需要,随时可以剖腹。推了几个小时,8斤2两的孩子终于出来了。国内的朋友都不相信这么大的孩子我是怎么生出来的,我也不知道,可能就是美国这样的医疗理念和设备的结果。产后,医院有非常多的支持,医生护士护工,几乎每半小小时就有人进来,有的关心孩子,有的关心我,有的关心孩子爸爸。我们真是有点招架不过来,觉得有点热情过度。通常儿科,会有社工,来给我们一些精神上的抚慰和协助。人的身体状况许多时候和心情有关系,所以如果有人能给一些精神上的协助和鼓励,真是会觉得整个人都好了一些。

孩子出生后,我大部分时间都要照顾孩子。和中国不同,我们没有太多额外的帮助,先生和我来照顾孩子。作为妈妈的我,非常感恩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她真是我的怀里的快乐,每一天的进步成长,每一次咯咯笑,每一次吐舌头,我都觉得开心。我们一家人都是特别容易快乐的人,所以算是傻乐的一家子!可是,我作为职业女性,也不习惯不工作,孩子睡觉后,我晚上在线教美国空军中文。空军学员很聪明,中文也很好,又努力。每天的教课时间也是欢声笑语。这种工作方式真的很灵活,我希望以后中国也越来越多这样灵活的工作方式,工作地点,工作时间都有许多灵活性。

照顾孩子对我们来说是新的,第一次的。医院,周围的朋友,书籍,网站都给了足够的支持。并没有想的那么难和辛苦,慢慢摸着规律以后,就还可以。当然,我们入乡随俗,许多方式也是美国化了。最有效的一点是睡眠训练,我们不哄睡觉,对彼此都是一个放松,放到床上,就知道自己睡觉,真省事。有什么不清楚,不放心的,随时给医院打电话,护士和医生会给予建议。周围的妈妈们也是互相帮助和分享,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在她的教育上,我基本的理念是希望她有独立性,她的责任感,爱心,她的礼貌和修养等等。

中部的美国人非常淳朴简单。异国他乡,我们生活工作都有许多不容易的地方。当地的基督徒组织给予许多协助,从开始的接机,到后来的买菜,生活,景点旅游,语言文化的融入,他们都想的周到具体。在一起的华人,有时候会聊到,如果中国也有这样的机构就好了,可以帮助从其他国家来到中国的外国人。慢慢认识许多美国朋友,他们帮我们举行迎婴派对,鼓励和分享分娩和照顾孩子的经验。孩子出生前,忙着帮我给孩子准备衣服,澡盆,床。产后,不时送吃的用的给我。因为有他们,我觉得许多困难,都不是困难。以前,总觉得语言文化不同,后来慢慢,发现,确实不同,可是看到更多的却是相通的地方,人性的淳朴和简单。他们不仅给我具体的帮助,同时也被他们的快乐感染着。每一天都是礼物,每一天都快乐喜悦。

我觉得人都是差不多的,中国人,美国人,不同的制度和环境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以上是我来美国一年多的感受,算是一个记录。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又会有新的感受,会继续分享和记录。

相关文章

  • 生活在美国中部

    在中国的互联网站或是社交平台,经常看到关于美国的文章。我不知道是美国人写的,还是中国人自己总结的,有些确实是真实反...

  • 程序员在简书|美国的菜鸡前端

    坐标:美国中部 美国中部,不像东西部沿海那么繁华,IT公司也不像硅谷那么多。 生活节奏偏慢,生活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 美国印象 - 农田

    据说美国的中部全都是农田,一直在美国的西部和北部活动,东部也曾匆匆走过,就是没有去过中部,不太清楚具体如何。但是美...

  • 读《活在美国》

    读猫眼看人,有一些摘抄: 什么是团队协作,一个美国男孩说:就是责任,信任,诚实,合作,沟通,忍耐。责任:在项目中,...

  • 林肯传

    林肯,是美国历史内的一道分水岭,对于每一位生活在“林肯之后”的美国人而言,他都活在由林肯所奠定的宪法秩序内。不仅如...

  • 羞耻并非高尚,内疚并非善良,害怕并非光荣

    读书笔记:《与神对话》深入心灵的那些话。 作者唐纳德·尼尔·沃尔什,1943年生于美国中部小城,做过记者、平面媒体...

  •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导读第一本

    五年级课改后的第一本书, 类似于中国的“鲁迅” 幽默中带有讽刺,行走的段子手 哈克生活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地区 ...

  • 穿越—奶奶看世界大结局

    这集将展现奶奶穿越美国的最精彩的瞬间 从美国东部的波士顿开始,纽约,华盛顿,到美国中部的芝加哥,到美国西部的盐湖城...

  • 活在当下

    人生短暂又充满无奈,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正解是“活在当下”。 什么是“活在当下”?美国作家E·B·怀特的《重游缅湖...

  • 【移民】活在美国(9)

    早上南加州的阳光不是 那么毒辣,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一贯蓝色的空中依然少云,西方依稀还可以看到浅浅的白色月钩。 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活在美国中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pm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