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②理解就是用自己的经历去注解和解释。理解了前人的思想,加上自己的人生经验,我们就可以创造思想。要创造超越前人的思想,我们就要研究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哲人,圣人,佛菩萨。
圣人不是天生的,是修出来的。我们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应该有信心,只要好好修行,自己也可以成为圣人(真人,至人)。
所有的学习都是启发我们思考的。会思考说明我们会学习。不会思考,说明我们的学习有问题。
“知止而后有定”,“止”就是清晰的目标。有清晰的目标,心就能定,安,能够思考,得到智慧(创造性思维)。
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理解经典,就是正确的思考方式,就是古人“我注六经”,不知不觉就会成为智者。
怀疑经典,自以为比圣人更高明,批判经典,就是错误的思维方式,就是古人说的“六经注我”,永远都是凡夫。
②心中有大境界,写什么都能体现出大,因为文字就是心态。心中如果没有大境界(智慧),写作时就想不起来表现大境界,即使想表现,也没法表现。
特蕾莎修女说:“我们不能做伟大的事情,我们只能以伟大的爱去做微小的事情。”
佛菩萨做的事情和凡夫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心态。他们以伟大的慈悲(爱心)做每一件微小的事情,因此微小的事情也有伟大的价值和意义。
③内心有大智慧,你可以找到一切形式去表达。没有大智慧,你就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技巧。
大智慧表现出来都是很简单的,看看弘一法师的书法,丰子恺的漫画。用最简单的方式可以表达最深奥的领悟。没有大智慧时,我们是无法简单的,只会更复杂。
④高深的道理被理解了,就会变得非常简单。简单的道理没有理解,就会显得很难。
难与易是一种心态,是相对的,相辅相成的,相互转化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易经》的本质是“简易”,形式也很简单,可是我们普通人看着跟天书一样。
⑤想清楚的可以写,没有想清楚也可以写。心中想到什么就立刻写,不要犹豫,不要考虑它的价值。写就是思考和创造,写多了久了自然有灵感。写得少,或者经常不写,即就是天才也会变成普通人。
我们不是天才,但是天长日久地写也会变成天才。
⑥读正确的书,它就会教你如何正确读书,如何选择好书,会解开你心中的一切疑惑,并且让你学会独立思考。
好书让你独立,相信自己。不好的书会让你依赖,无法自拔。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摆脱书本,直接读自己。但是要达到这个高境界,你必须读儒释道经典,尤其是大乘佛法。
拿不起书本,说明你不爱读书。放不下书本,说明你没有真正读懂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