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不忍细看历史摘星阁
罗士信:《隋唐演义》中的猛将是如何炼成的?

罗士信:《隋唐演义》中的猛将是如何炼成的?

作者: 凌微波 | 来源:发表于2018-04-09 16:45 被阅读29次

喜欢隋唐时期历史相关文学艺术作品的朋友,也许对罗士信这个名字并不陌生。通俗历史小说《隋唐演义》、古装电视剧《隋唐英雄》、《隋唐演义》等,单田芳老先生评书,罗士信的出现往往让人倍感兴奋:瓦岗寨英雄秦琼的义弟,天赋异禀、勇力过人,飞毛腿日行千里,是隋唐历史相关文学演绎中数一数二的厉害人物。

隋唐两代的故事,在宋、元期间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作为长篇讲史小说却开始于明代。罗贯中曾经编纂了《隋唐志传》;到了明朝中期,林瀚作了改订,称为《隋唐志传通俗演义》。清人褚人获以此书为主,又参考了明刊本《大唐秦王词话》、无名氏《隋炀帝艳史》以及唐宋传奇、戏曲、民间传说等材料,成书《隋唐演义》。

所以,当今的网络文学、电视剧、评书等艺术形式,甚至网络游戏,都多少参考了明清这些通俗小说的人物设置和故事脉络。

在各种艺术形式当中,罗士信都是令人喜爱的一个艺术形象。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到底有没有罗士信这个人呢?历史中的罗士信和小说演绎中的人物,到底有多少差异呢?

罗士信大战李元霸

据《旧唐书》记载,“罗士信,齐州历城人也”,也就是山东济南人。

他初次出现在史书上是一次面试。613年(大业九年),长白山(山东)出现农民军起义,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军征讨。罗士信当时年仅十四岁,请求从军征战。

张须陀可能根本看不上眼前的这个小孩子:“汝形容未胜衣甲,何可入阵!”——你这样子,连盔甲都背不动,怎么能入伍打仗呢?

士可杀不可辱,“士信怒,重著二甲,左右双鞬而上马,须陀壮而从之”,——一下子穿戴了双份的盔甲。

再看看试用期的表现:“击贼潍水之上。阵才列,士信驰至贼所,刺倒数人,斩一人首,掷于空中,用枪承之,戴以略阵。贼众愕然,无敢逼者;须陀因而奋击,贼众大溃。”

少年罗士信一战成名。

罗士信争取战功的方式也与众不同:“每杀一人,辄劓其鼻而怀之;及还,则验鼻以表杀贼之多少也”,——想想看,打仗归来,怀里揣一兜敌人的鼻子,然后数鼻子论战功,是何等恐怖的场面!

罗士信的战功还惊动了朝廷,“炀帝遣使慰喻之,又令画工写须陀、士信战阵之图,上于内史”。

616年(大业十二年),张须陀战死,罗士信改投裴仁基麾下。

617年(大业十三年),罗士信随裴仁基归降李密,被任命为总管。统领本部兵马,跟随李密与王世充交战,李密大败,罗士信上马突围,身中数箭,受伤被俘。向来会拉拢人心的王世充“知其骁勇,厚礼之,与同寝食”。

王世充

而小人就是小人,王世充的奸诈本性没过多久就显露出来,翻脸真的比翻书快。618年(武德元年),王世充击败李密,得到邴元真等将领,拜为将军,“不复专重之”。士信耻与为伍,率所部千余人奔于谷州归降李渊。

620年(武德三年),李世民东征洛阳王世充,罗士信率部围攻千金堡。当时,千金堡守军坚守不降,并大骂罗士信。罗士信连夜派一百多人怀抱几十个婴儿到千金堡下,让婴儿啼哭呼叫,诈称:“从东都来投罗总管。”又故意道:“我们弄错了,这是千金堡!”然后离去。守军以为罗士信已经撤离,城下是洛阳来的百姓,便出兵追赶。罗士信已在路边埋伏,趁机冲入堡内,将堡中守军屠杀殆尽。

621年(武德四年),王世充投降,洛阳平定,罗士信因功被封为绛州总管、剡国公。

622年(武德五年),李世民征讨刘黑闼,命王君廓戍守洺水城。刘黑闼攻势凶猛,李世民率唐军三次增援,都无法靠近城池。李世民害怕王君廓守不住城池,“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信曰愿以守。乃命之。”于是,李世民登上洺水城西南方的高坡,以旗语招引王君廓,王君廓率军力战,突围而出。罗士信趁机率二百人入城,代替王君廓守城。

此时,天降大雪,刘黑闼昼夜攻城,唐军也无法增援。八日后,洺水城破,罗士信被俘。罗士信面对刘黑闼的招降,宁死不屈,最终遭到杀害,年仅二十岁(史书有所出入,《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为20岁;《新唐书》为28岁。而按照罗士信入伍的613年为14岁计,应为23岁)。

李世民得知后非常悲伤,以重金赎回他的遗体,将他安葬,并赐谥号为勇。

小说人物罗成

在通俗小说《说唐》中虽没有罗士信,但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罗成就是以罗士信为历史原型的:少年成名,武功高强;都曾为瓦岗寨出过力;都死于刘黑闼之手;英年早逝。

而在《大唐秦王词话》中,提到“罗成,字士信”,认为罗成就是罗士信。

至于在当代评书中罗士信憨傻的性格表现,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追求艺术作品的喜剧效果,我们大可不必当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士信:《隋唐演义》中的猛将是如何炼成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fbi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