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本次世界杯Boss直聘,马蜂窝,贝壳找房等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的采取了洗脑式广告创意。
有人说,这是因为互联网产品更倾向于下载量的转化,不注重深耕品牌,所以才采取这样的创意。
探讨: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你被这些广告成功洗脑了吗?
从投放效率角度来看,世界杯广告是一个优质渠道吗?
思考:
1、“因为互联网产品更倾向于下载量的转化,不注重深耕品牌”,这个观点过于以偏概全。
不可否认,市场上确实存在不少这类的产品,撸流量,上业绩,很粗暴,不长远,赚到钱,卷铺盖。
2、“这些广告”,如果说是世界杯里的广告,由于不怎么看赛事,没啥机会被洗脑。
倒是公共交通上的那些广告,经常刷,重复提醒效应,不得不记住了。
3、“从投放效率角度来看,世界杯广告是一个优质渠道吗”,从话题里提到的“BOSS直聘、贝壳找房”跟足球有什么关系?
“马蜂窝”也没有强关联。都是买流量,从大基数和一定漏斗转化率上,从而希望得到更大量的转换。
举例在中国打广告和在日本打广告,用人口基数来打战。
具体还是要看打广告的主要核心是什么?撑场面、打品牌,毕竟是一个“国际舞台”,
就算用户当前不是目前群体,当有天有需要的时候,未必不会转化,也算长尾理论的一种玩法。
相对微信朋友圈根据个性化标签打广告,触达率肯定会逊色一些。
前者花的短期面子,长期的效应,后者花的是当前触达,即刻的反应。各取所需。
ps:以上仅表达个人观点~表述有误之处,欢迎指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