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第八天。
自从昨晚看到报告,悬着的心终于慢慢落下。既然在变小,就说明没啥大问题,但还是要配合继续输液,门诊定期复查。
无疑,我们是幸运的,过山车的日程终于宣告结束。对比之前在华西的片子,简直好太多不是么?但因为不是同一家医院,不能在电脑上调出放大看,所以博士医生说无可比性,后面还是要做CT对比,才更有说服力。
来了这里几天,与陪护的家属们混熟了,渐渐地知晓了很多“信息”。
倒如,前段时间,就有十几岁的,二十几岁的娃儿做了肺部手术出院了的,所以年龄小不代表不生病,但恢复确实快些。
怪不得,第一天来,何医生就说大概率没事,不要太担心,他的最小ca患者是19岁,天,听了这话,能不忧心吗…?
这层楼住进来的多都是要“动刀”的或放化疗的,今天在走廊上闲聊,出院了一名45岁的乳腺Ca患者,对方就是用的保守疗法。
与我闲聊天的妈妈很健谈,她的女儿叫李萌萌,今年21岁,浙大大三学生,从小到大,身体,学习几乎从没操过心。高中时,成都四中校长亲自提的档,说到此,她的话语多是骄傲,优秀的孩子。可这次,她的女儿因为心脏问题住院,太突然了,之前没有任何预兆。仔细分析原因,女儿因为爱美两年节食没吃米饭,而且又打了九价疫苗,而且今年夏天天很热,天天吹空调…
难道与这些有关?
手术前,她签字的手颤抖了,她老公更是不敢签,所幸,手术一切顺利,只用了三四个小时,在经历50天住院日程后,明天她的女儿终于可以出院啦。
但是,须终身吃药。
现在的她,不再执着劝女儿考研,也不再执着找个好单位。
身体第一,只有亲身经历后才有多么深刻的“悟”。
又聊到我们房间隔壁床的叔叔,真的很开朗幽默的叔叔啊,自述在这之前,身体很硬朗,很少生病,但年轻时做电焊工作对其呼吸系统肯定有极大损伤。六月份鼻子做了手术,才没多久,又因发烧咳嗽半月一直没好而住院,这次已两个月啦,肺脓肿粘连,当时做手术由微创变为传统,由预计的四五小时变为十个小时。可想而知,手术的难度,医护工作者的辛苦,这十个小时,是不能休息,不能吃饭的啊。
刚刚走廊聊天,我才知晓叔叔原来是ca,好像已转移。只是阿姨瞒着他,毕竟叔叔还年轻,50出头,希望老天能偌护他,让他余生生活更有质量。
…
至于其他患者的具体情况,我已没兴趣多问,聚焦于此,一楼一层一房一隅,医患众生图。
人啊,看旁人,总觉得是雾里看花,云中观影,疾病意外是别人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可世事无常,谁能断言?
我们能做的就是吃好喝好睡好,积极锻炼,作息规律。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大胆努力追求喜欢想做的事,尽人事,安天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