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伯乐课堂笔记整理:
我们今天这堂课主要是分析情节。写小说最苦恼的可能就是如何去设计一个很好的又吸引人的情节。
我们自己写作也是一样,总是想去看一些国外的或者是国内的作家,他们是如何去设计情节的?
好像这个情节就像数学公式一样,似乎有某一种套路,好像有某种公式一样,只要我们添加这些元素,我们就能够设计出很好的情节来。
啄木鸟的卓:
我在刚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也是天天去看,比如说看王安忆、毕飞宇、贾平凹的,这些作家他们是如何去谈写作的?
我发现近年来中国特别流行的一些国外的关于写作法的书。这种书就教你怎么写虚构小说,写非虚构或者是写情节主题等等这些书籍你去翻阅的时候你会发现。国外的给你的感觉很难变成中国的。很难变成自己可操作性的,因为西方的写作法的经验,有他们的逻辑,以他们西方人的逻辑作为一种支撑,所以他们是这样的一个表述,但是对于中国的审美来说好像又不一致。所以没办法把它直接套用,有的时候。你去理解的时候也往往很难理解清楚。
我们群里面有个小伙伴看《把人物写活》,我们看它截图给我们看的上面就能够感受到这明显是西方人的思维。所以走西方人这一套的话,似乎走不通。
然后你又看国内的作家,但是你会发现很多作家,都很少去提情节的设计问题。比如说徐则成,你去搜搜他的访谈也好,搜他的创作方面的这种创作谈也好。他也没有办法直接告诉你有特定的情节公式可套用。
所以说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情节设计,它确实是困扰一个作家或者是困扰我们写作的一个点,所以非常重要。它没有套路,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网文的时候,我们会说第一节你要是给出一个爽点,然后第接下来34节你要给出更大,就是越来越多的这种悲惨的境遇,然后最后来一个反转。你会在第几章节的时候,你要怎么出现哪个人物,又会出现哪个反派等等这些!所以网文我们能够分析出它有很多的套路。这种套路是可以指导我们去写作的,我们也可以怎么样根据这种套路去写出一些情节来。
网文的套路,只不过是你写的一种经验,人家总结出来的。网文的创作套路因为太多同质化,大家都这样去写。网文所说的这种爽点还有达到了某个地方有某个高潮之类的,是外在的一种框架,它更多借鉴的是电影学方面的情节设置问题,所以文学创作的,我觉得是没有套路的,但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就是我们今天想要重点去分析和理解的。
我们平常是如何设计情节的?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个人经验,我听的最多的就是说我这篇小说是根根据我的现实经验或者是根据朋友的,或者是根据其他的真实故事。所以我们把根据生活经验的这样的情节设计理解成经验性的情节。
经验性情节不是我自己发明的,是王忆安提出来的。他说,这种我们习惯于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是从自己的个人经验出发,也要去寻找可以写作的素材故事。
所以我们会说写作最好是源自于生活,但是源自于生活,并不代表生活。它是一个具有艺术性的东西。像我之前写的《鸭毛翻飞的夏天》就是自己的生活经验。
如果我写我妈是如何告诉我那个同学她杀了人,就是人性的这种展现也好,情感的宣泄也好,包括艺术性的。这种技巧性的呈现也好,它都没有达到一个完美的故事的感觉,因为一个片段的事件。
再引申讲另一个概念,我们除了经验性的情节设计这种东西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我刚才说的,小说它是具有逻辑性的,只要我们把逻辑的东西梳理清楚,那么它的情节是值得让人推敲的,所以我们说这种情节叫做逻辑性的情节。
逻辑性的情节它讲究什么?它是有前因后果的。前因后果,所以逻辑性的情节是有因果关系。我们在没有套路的情况之下,我们如何来设计情节,就是要寻找到因果关系。
比如刘庆邦的《玉字》讲一个叫玉字的姑娘看完电影回村路上被糟蹋了,她开启了复仇之路。因为被欺负所以复仇。
比如《露天电影》讲大巴车抛锚秦山原下车撒尿发现了扎下村界碑,重游扎下被孙伯让复仇,因为很多年前秦山原在这个村子放电影与村里很多女人有染,包括孙伯让的媳妇,所以才有了孙伯让的复仇,因为车子坏了,秦山原才重回扎下。
发现没有,这一连串下来,都有前面一个因导致了后面这个果,因为这个果然后导致了后面一系列的故事。
这样看下来的话,整个小说它就会有层次。有层次,有冲击,一波一波的往前,直到这个故事走到了结局。这就是小说情节的设计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