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墨友再邀写唐诗,写是不写?
此前,三墨友相约写《老子》,日复一日,历时三个月,总算完成。
然苦乐自知,有收获,也有诸多遗憾无奈,至今记得起初的无措,中间的困惑,以及艰难时的咬牙切齿。
《老子》之后,写了智永的草书《千字文》,算是一次不错的休养生息。
墨友再次相约,写《唐诗三百首》,每天一首,这是要从今年写到明年了。
写?还是不写?这是个问题。
02
《唐诗三百首》,真的是300首吗?
这部唐诗精选集,是仿《诗经》三百篇之作。也跟诗经一样,名为三百,只是个约数,实际收录诗作311篇。
在唐朝(618年—907年)存续的290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诗作数量庞大,约在5万首以上。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77位诗人的作品,从类别上看,有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
从数量上看,以杜甫诗最多,共38首,除此之外,王维29首、李白27首、李商隐22首。
03
《唐诗三百首》,是由何人何时编纂?
对许多人来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熟语,耳熟能详,却未必知道《唐诗三百首》谁人所编,成书于何时,我也是今天查了资料才知道。
编者孙洙,字临西,号蘅塘退士,无锡人。乾隆十六年进士,做过地方小官,《唐诗三百首》编纂于乾隆二十八年。
孙洙不写诗,却因选编一本《唐诗三百首》流芳百世。
据说,孙洙的妻子徐兰英为江南才女,对于《唐诗三百首》的问世,功不可没。
04
面对经典,我心忐忑
清人张潮认为,春天正是适宜读诗词曲赋的季节,他说:“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
很想借此机会,重温经典,把三百首诗一字一句细细地读一遍。相信,在这个年龄,读来一定更加入心。
若仅仅是在一卷在手,随意读读看看,值此春和景明之际,当是莫大的享受。
若要读好,须得书文双璧:书法要好,能够表达诗的意境,同时,解读要好,要用心,还要出新。
唯有如此,才是对经典应有的态度。
可是,我既写不好,也解不好,硬要去读,不但自己窘迫,更是唐突经典。
或者,就认真地随便写写?
以我这尚在启蒙阶段的水平,估计一首诗都写不好,会不会把自己逼疯?
要不要练上几年再说?
啊啊啊……写还是不写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