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写简书了。
新学期的开题工作终于在这周提上了日程,除了做好文献查找和整理的工作,还要考虑题目的适用性。
拿外国经验解决中国问题,一直是比较教育的核心。
而现在,越来越怀疑自己选择比较教育的初衷,可能就是因为自己考不上学前,所以才退而求其次吧。
我觉得亲职教育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改变家长的认知,毕竟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因此也就造成了很多观念上的差别,而一个人的改变,首先要从认知入手。
其次,今天的收获就是,有了很多中国的政策与计划,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认识到了亲职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有很多地区都是一潭死水的样子?
江浙,湖南,广东,都已经有了令人可喜的亲职教育制度,可是为什么实践起来却还是困难重重?即使是蒙氏幼儿园,也很少开展家长工作,缺乏与家长的沟通。
有位妈妈曾说到,老师的负担很重。这是赤裸裸的现实,因为幼师的主要工作还是放在孩子身上,幼儿园教学上,管理班级已经实属不易,更别说一对一家长辅导了。
那么,政策上面写到的以学校为主体就真的没问题了么?学校的任务过重,往往就出现了教师精力的分散。那些妇联,文化部,宣传部等机关下发了若干通知,究竟有没有落实?
虽然广告中传播着核心精神,但是仅此而已还不够,仅凭一句“妈妈洗脚”,可能确实能唤起一些家长的觉醒,但那些连电视都买不起,看不上的人又该怎么办?
我们的社会真的在为孩子的未来而考虑吗?
我不禁问自己,却回答不出。
即便现实很残酷,但是仍要看到很多进步,毕竟,教育改革这种事情,不是一步两步就能出成绩的,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解决问题的,我们仍需和更多有想法的,有能力的人,家庭,机构,组织站在一起。
而对于我而言,那些国外的经验,是否真的合适,还需要我进一步的了解与探索。
论文,要论好,实属不易,还是要把握自己的主旨与核心,要解决的本质问题。
希望自己能找到更多的资料,构建属于自己的论文框架与体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