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A米。
今天想说说关于互联网保险与理赔。
一、
前天新浪财经转发了2019年互联网保险的投诉数据,如下截图:
文中提到2019年互联网保险投诉共1.99万件,同比增长88.59%,是2016年投诉量的7倍,销售者反应: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产品“投保容易,理赔难”。
看到这个消息,不知道多少人又要暗暗地骂一句“保险都TM骗人的”。
我内心禁不住,一声叹息。
入行2年来,眼见着互联网保险的一路发展,如火如荼。
作为保险从业人员,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保险,配置保险,内心感觉到无比的高兴;
但同时,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被媒体误导,完全不管其他,只过分看重保险产品的价格,从而走了弯路时,又无比痛心。
我遇到过,不做任何健康告知就投保了产品,后期出现理赔纠纷了,又找到我寻求理赔帮助的;
有为了省钱,自己在互联网保险平台注册为销售人员,购买拿佣金后再销号,之后又出现理赔纠纷的…
很多时候,保险公司的拒赔是合情合理的,我从专业上根本挑不出问题,虽然我内心很同情他们,但也真的无能为力。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极速发展期肯定是要伴随着成长之痛的,互联网保险也不例外。
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推动着行业的极速发展的同时 ,保险公司的各项配套服务和消费者的保险通识教育却没有跟上,以至于人们把保险错当成了普通的“商品”,而忽视了保险的原理和本质。
以至于,人们从之前的“不接受不相信”,到了另一个“盲目追求低价”的极端。
所以我今天特别想跟大家澄清两点:
1. “投保容易理赔难”,不都是保险公司的错
2.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在互联网上购买保险
二、
理赔难,不都是保险公司的错?
首先声明,我是保险经纪公司的保险经纪人,说这句话不存在“替保险公司甩锅”的嫌疑,只是客观叙述而已。
理赔难,是不是保险公司的错,还要从“怎样才能理赔”说起。
对人寿保险来说,顺利理赔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投保时要如实告知
二是符合理赔条件
从目前的理赔纠纷看,绝大部分的争议出现在第一条的“如实告知”上面。
一部分消费者没有如实告知是因为销售人员的“销售误导”,而另一部分是消费者自身的原因。
要么是没有认真回答健康告知问题,要么就是根本不知道如实告知的重要性。
如果是因为销售人员的误导而未如实告知,可根据销售人员的身份来追责,代理人追责保险公司,经纪人追责经纪公司及经纪人本人;
如果是因为自身原因没有如实告知,那就跟保险公司和销售人员无关,只能“后果自负”了。
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购买保险,一部分是遇到了推广链接就买了,更多的是看了自媒体的推广文章之后,自己顺手买的。
这些文章对产品责任的测评有理有据,还附带投保链接,让人禁不住就想一键下单,但购买最重要和复杂的“投保过程”却是没有任何指导的。
这会给人一种错觉:
“小手一路“点点点”就完成了,啥警告提示都没有,还是互联网买保险简单啊。
不像那些个保险经纪人,买个保险那么费劲,我就买个重疾险,恨不得拷问我祖宗十八代的问题,又是体检报告、又是门诊病历、住院病历、社保卡有没有外借的……烦死了”
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对有健康告知的保险来说,无论互联网保险还是线下保险产品,投保之前,都应该如上所述得梳理好自己的健康状况。
互联网保险只是简化投保的步骤,但并不是没有核保要求,不用健康告知。
相反,互联网保险同样是受银保监会的监管,而且因为都是系统智能核保,核保要求比人工核保要严格得多。
如果误以为互联网保险简单,都不认真做健康问卷,出现“投保容易,理赔难”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
三、
你适合在互联网上买保险吗?
不可否认互联网保险是有很大优势的,比如性价比方面,价格优、责任好。
对有保险基础知识&身体没异常的人来说的,确实如此。
首先,你懂产品的好;
再次,你还懂怎样“买到也能赔到”。
再好的产品,如果赔不到,又有什么意义呢?
产品的好,多看几篇文章是能看明白一些的;保证“买到也能赔到”全看实操经验的积累了。
保险是个相当复杂的金融产品,俗话说“水很深”,即使在保险公司深耕多年,如没有深度学习,也不见得具备足够的分辨能力。
更何况是普通消费者呢?
建议两类消费者不要自己在互联网购买保险:
一是对保险知识一概不懂的人
二是身体异常项比较多的人
不具备专业的保险知识,对投保须知和流程不了解,极其容易留下理赔隐患;
而如果身体异常问题比较多,就很难通过健康告知,稍有不慎就留下不良记录。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最简单省心的选择是,找个专业的经纪人,帮助分析风险保障的缺口,协助投保、保全、理赔等服务,一站式解决家庭保险配置。
这样既能享受到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好处,又能保障日后的理赔无忧。如果有比较严重的身体异常,还能多家同时投保,根据各家核保结果择优而选,让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这,不是挺好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