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件事,弄得非常火。
趣店上市了,之前的名字叫 “ 趣分期 ”,是个做借贷+电商行业的科技公司。
趣店在纳斯达克敲钟
这是件好事,一个非银行机构能依靠分期业务盈利并上市,说明人们有了信贷消费的意识,并且银行里的钱都跑出来在市场上流通,对经济是有好处,信贷业务的逐渐发达说明了国家经济的逐渐发达。
在趣店盆满钵满,大小基金和投资机构都争相投资信贷相关公司,一片繁荣大好,美好的就像一首诗。
电影《 大空头 》里有句话“真相就像诗词,但绝大多数人讨厌诗词。”
信贷业务野蛮疯长背后的真相,是一大批穷愁潦倒身败名裂的 “ 贷奴 ”。
应用市场随便搜搜都能下一屏幕
早些年月,四处放贷的除了银行,一般只有地方社会大哥,买卖一般不会特别大,靠着在地头的威信,尾款也比较好追讨,几个人一个月做个十几单就很美滋滋了。
后来有一伙年轻人,脑子很聪明,他们发现放贷很赚钱,但他们没本钱没资源,于是他们想了个好方法:既然做不过地方社会大哥,那干脆广撒网捞鱼!
于是他们想依托便利的互联网做放贷生意,每个月每个地方可能只有一单生意,还不急社会大哥的十分之一,但你要知道,一个月能做一单的地方在全中国有上百个。
于是年轻人拿着这个贼棒的想法找到了投资人,投资人表示你们这帮小子还他娘的真是天才!
于是各种各样的网贷应用上线了,一个新的江湖诞生了。
趣店的 CEO 罗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 过期不还的,一律不会催促他们来还钱。 ”
来自公众号 “ 卢泓言 ” 的文章截图
看起来很侠义对不?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既视感有没有?
不过,趣店上市的招股书里可不是这么说的。。。
招股书截图
(趣店会通过发短信和自动打语音电话的方式催收,如果催收没有效果,趣店就会人工打电话给借款人,必要时还会上门当面收款)
所以说,在江湖上,侠义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挂在嘴边说说而已。
像趣店这种上市公司手脚是干净的,没有侠义但还有操守,但更多网贷公司是没什么操守的。。。
既然没有什么操守,那就用力收割呗!
想收割,就要先放宽政策,不然钱借不出去,收割谁去?
等你开始借了钱,收割机就满功率的架你脖子上了。
因为利率是个有趣的东西。
国家规定借贷的年化利率不能超过 36%,利率超过的部分是无效的,但这个世界上规矩是只能用来限制愿意守规矩的人的。
作为收割机,这些网贷机构不会越过 36% 的红线,却会通过各种各样的 “ 服务费用 ” 变着法的在你身上割肉。
比如下面这个,1900 块借 14 天,利息有 13.3 元,但其他所谓流量费、平台运营费、征信审核费加在一起要收 271.1 块钱,最后实际到手只有 1615 块,还的时候还是要换 1900 块的。
这种先把利息和服务费扣掉的做法,叫 “ 砍头 ”
我们算一笔账,1600 块,收益 322 块钱,那么平台的年化收益就是:
322/1600/7*365=1049.37 %
一年翻 10 倍,吃惊么?其实刚才我们算错了,因为我们到手只有 1278 块,平台的年化收益应该是:
322/1278/7*365=1313.77 %
一年 13 倍也就是说,全年算下来,整体借贷就算有 80% 得人赖账不还,平台依然能赚的盆满钵满,这还不算上一些用户逾期之后还的逾期罚款!
但是他们不犯法,因为利息的确不多,只不过是收 “ 服务费 ” 多了点,是法律监管不到的灰色地带。
最赚钱的东西,总是在灰色的地带!
你会说这些借贷平台很贪婪对不?
可贪婪在这个行业里算是一种义务!
如果你不还,那你就惨了,催债短信和电话会毁了你整个人。
大多数借款 App 都会要求读你的通讯录
(当你欠款逾期的时候,这通讯录将会是你的噩梦)
一般他们会给你的亲朋好友同事发催款或者谩骂的短信或者电话。。。还有一种催债方式,催款方会雇佣有传染病的人每天跟着借款人,直到借款人承受不了压力还款为止。就这样,网贷们一个个赚足了钱然后洗白白了,留下了一大票被吸干了血肉的普通人。。。
其实有这么多让人五味杂陈的事情发生,是因为网贷平台和借款人双方的贪婪,或许平台方更贪婪一些,但借款人的欲望也是事件的推手。
但也有一些例外,游走在灰色边缘的借贷公司,也怕“老赖”。也有内部员工爆料说,做高息信贷的,赚钱的多,赔钱的也多。什么盆满钵满,赔了两三千万的小老板大有人在,这行只是看起来暴利罢了,殊不知你放贷的人也是人群中信誉最差的,以至于有下图这样的“传说”在各大网站流传:
总之,还是简单生活的好。再缺钱也不要去借高利贷好嘛?
免费福利持续更新
1000+PPT模板及简历模板
各类证书考试100G高清网课+100G考试资料包
后台回复“福利”即可领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