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殷其雷》里,写了一个妻子在风雨之夜,炸雷乍响之际,孤零零的一个人从内心里发出的对丈夫的深情呼唤———“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诗经》里还有一位妻子,是这样表达对丈夫的思念的: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周南.汝坟》
这句是说,见不到丈夫,内心被忧愁煎熬,心急如焚,如同早上挨饿一般。
《周南.卷耳》里的妻子是这样想念她的夫君的:
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比周行。
茂盛的卷耳,我却采不满倾斜的筐,那是因为我想你啊,干脆扔下筐子,坐在大路上守望………
想来,这三位妻子应该每日每夜、无时不刻地在内心里呼唤“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开笔就直抒胸臆,感情炽烈跃然纸上。
古诗词里怀人之作多如烟海,
比如晏殊的这首: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个妻子心中的思念即便写在彩签上、素绢上,也无济于事,因为山长水阔,自己的丈夫“不知何处”。她能做的,只有默默“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相思之怀,自古不是女子独有的情怀,男子也可以把这样的情感描绘得细腻温婉: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作者在月夜里思家心切,入笔却从妻子角度写。说自己的妻子在这样的夜晚一定在“对月独看”,一定在思念远行在外的自己。在说“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话时,就已经泪流满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杜甫的这种写作手法技高一筹,和下面白居易的这首诗竟然高度重合: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这两首诗共同点是在思念对方之夜,不去描写自己如何思念,却反笔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犹如自己亲至于家中看见了此等场景一般。
当然,还有一首更胜这二首的诗,请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在这首诗里,也亲至于虚设的情景之中———“共剪西窗烛”,但立刻又拉回现实,秉烛夜谈什么呢?———“却话巴山夜雨时”,说说我在今夜是如何思念你的。诗人在短短四句里,去了又回,虚实场景自由转换,实在是不能不赞!!
读诗,不能仅仅一略而过,当细细品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