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上海连着下了几天雨,好不容易某天天晴。傍晚时分我回到家中,带16个月大的儿子玩耍,在凉台外面指着天空中的月亮,告诉他那叫月亮。
儿子非常亢奋,他爸爸拿出了《飞向太空》中的月食那一页,儿子指着其中一个左下角缺了一点的月亮,一直尖叫。

儿子指的那一页是月食,我没办法给幼小的他解释月食和月亮的区别。可我觉得至少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种方式。他长大后,我可以拿着书向他解释世界和自然。
这本《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我觉得非常棒。但区别于一般的普通科普读物,它有一个特征,就是视听。
什么叫视听?我们来看看吧。

这本书精心的设置了一个叫做“飞向太空”的app,在这个app中,我们可以看到列表模式或扫描模式。列表模式中有一些主题,可以直接进行查看。而扫描模式呢,我们则需要翻到具体的书页去查看。
于是,原本平面的书本就变成了一个立体的世界,我们可以借助手机工具,看到最真实的日食和月食的景象,感受到浩瀚宇宙的伟大。
工具只是工具,只是辅助,引发孩子们去对宇宙相关知识感兴趣,那么这本书到底讲述了哪些内容呢?
这本书背了六个部分,讲述了浩瀚的宇宙,奇妙的星空,太阳系掠影,太阳、地球和月球,眺望宇宙的眼睛,飞向太空,中国航天六个方面的内容。我觉得可以说是干货满满,因为其中所涉及的很多知识,连我都闻所未闻。
比如说,奇思怪想有一个问题:黑洞能够让我们到另外一个空间吗?最终的解释是: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可能从一个黑洞到另一个黑洞去。我想起很小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个科幻故事,是说一个人在黑洞里待了很多年。而最近有一本畅销书叫《一边是天才,一定是疯子》,里面似乎也有关于黑洞本质的探讨。
那这本书同样也有助于我们知道一些最新的中国科研成果,从而引发民族自豪感,比如说,前不久所热播的《厉害了,我的国》里面也提到中国的天文望远镜,这本书妥妥的把这部分内容包含在内。
也有怀旧风格,比如说这一版新闻,孩子们看了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是不是可以跟他解释一下特定的历史年代中,这样的科学发明所具有的重大影响呢?
很棒的一本书。我觉得不需要很系统的看,你可以把它做作为一个宇宙问题的索引。当遇到问题时,引导孩子去看,不也是不错的选择吗?
我记得康德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动心,除了道德律和天上浩瀚的太空。
我想,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本关于宇宙太空的书,因为它可以锻炼我们的想象力,可以给予我们所想知道的关于太空的所有的答案;更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在这个宇宙中有多么的渺小,同时也有多么的伟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