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在数字世界,采取重塑、再造、重构等方法,对物理世界的企业进行镜像,进而构建一个数字孪生企业,通过数字孪生或称为数字镜像企业,来推动物理世界企业的创新发展,成为传统企业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
企业要想推动全数字化转型,在数字世界建立企业镜像,打造数字孪生企业,首先需要构建一个适应数字时代特点的新型企业架构,那么数字时代的企业架构与传统企业架构有哪些区别,都有哪些特点呢?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下数字时代企业架构(以下简称数字企业架构)和传统企业架构之间的区别和主要特征。
1、数字企业架构和传统企业架构的区别
在了解数字企业架构和传统企业架构的区别之前,首先要了解数字企业和传统企业之间的区别。
数字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网络化程度高。数字企业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企业生产要素互联互通的企业,能够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要素的信息畅通;
二是数据驱动能力强。数字企业相比传统企业,在数据应用上,更加高效,实现企业各领域数据的开放、共享,让数据成为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让数据驱动企业的创新发展,数据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资料;
三是智能化程度高。数字企业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对业务、产品、运营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的改造、赋能、变更,推动企业的智能化升级。
而对于传统企业来说,由于缺乏网络的互联互通,大多数企业数据无法全量采集,数据应用价值发挥程度低,智能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大多还未展开,其IT系统,大多还停留在早期面向对象的信息系统建设阶段,信息系统多是许多年前建设或购买,相对较老,而在那个年代,主流技术正面临着从所谓"C/S架构"向"B/S架构"的转化,因而,他们的信息系统架构里,还有不少C/S架构的成分,由于业务相对单一,大多信息系统架构还是采用单体架构方式,可扩展难度大,可开放程度低,与现代面向服务的分布式架构和云架构相比,信息孤岛、数据孤岛、系统孤岛等问题。
对企业来说,换企业级信息系统不像个人换手机,想换就换、一年换一次,由于系统实施、数据迁移涉及到大量的投入,以及人员使用习惯改变困难等问题,传统企业级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在十年左右。而快速发展的新兴数字企业开展进行信息化建设,往往采用当今世界最新的技术,在技术应用上具有后发优势;而具备一定历史包袱的传统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时,因为技术发展的“代际革命”,面临IT应用现代化和技术架构现代化的问题,需要考虑如何重构企业架构,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基于数字企业主要特征,可以看到,数字企业架构,是能够高度支撑企业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的新型企业架构,而要能够支撑这些数字化能力,企业就需要利用“云”技术,来实现更加灵活、开放、敏捷的架构能力支撑,因此,数字企业架构与传统企业架构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以“云”技术为基础的,能够高度支撑企业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能力实现的新型企业架构。
2、数字时代企业架构的主要特点
数字时代的企业架构,是以支持全方位的客户体验为中心,以全面支撑战略落地和IT实施为主要目标,以混合多云的IT架构为基础,以平台运营的业务架构为核心,具有开放安全、实时响应、敏捷迭代、体验引领、数据驱动、智能工作和生态运行等特点的新型企业架构。
从业务架构层面来看,平台型的业务架构成为数字企业架构的显著特点。在客户体验上,能够做到随时随地连接客户,与客户共建良好体验;在业务运行上,能无缝打通各个业务场景,数据共享推动业务与数据双向驱动;在业务流程上,AI赋能,实现人类员工与AI员工的密切协同,业务的高度智能。
体验引领的客户旅程。建立客户体验数字平台,形成全数字化客户触点,从客户旅程出发,随时随地连接客户。设计更加优秀的客户体验,更人性化的客户服务,更温暖的客户旅程。追求企业内外部客户体验的最优化,通过数字化的客户体验反馈机制,推动客户旅程各个业务场景关键环节、流程等体验要素的升级迭代,以客户体验为引领,推动客户旅程服务的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最优化,给客户提供超过预期的最优客户体验。
数据驱动的业务运行。建立企业级的业务中台,以数据的开放共享,打通各个业务之间的壁垒,推动业务之间的协同,打通各个业务之间的隔阂,实现业务的无缝链接,让业务运行更加高效,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运行,打通数据与业务的双向驱动、闭环运行体系,让数据成为驱动业务闭环提升的核心要素,推动业务运行的数据化变革。
高度智能的业务流程。建立企业级的AI赋能平台,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各个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提升业务流的智能化水平,强化人与智能技术在业务环境中的高度协同。将AI技术、产品作为企业新一代的智能员工,推动AI员工与人类员工的和平共处,重视AI员工的价值观、伦理观,形成人类员工与AI员工共同执行的高度智能的业务流程。
从IT架构层面来看,开放安全的混合云成为新一代IT架构的鲜明特点。客户视角的混合云,融合了私有云的安全私密和公有云的弹性资源;实时响应的数据中台,让数据驱动成为企业核心生产能力;敏捷开发的应用平台,让面向服务的业务支撑,更加高效。
开放安全的技术架构。站在企业角度,构建一个以企业为中心的混合多云技术架构。采用企业私有云为基础数字技术平台,搭建多技术融合的技术中台,建立企业数字化底层能力,以公有云为能力扩展平台,建立一个弹性扩容的数字化赋能平台,形成关键业务系统、会员数据、交易数据的私有部署,网络能力、负载能力、技术能力的弹性扩展,私有本地云和公有多云无缝衔接开放安全的技术架构,为业务提供安全可靠的底层技术支撑。
实时响应的数据架构。通过建立企业级数据中台、大数据平台、数据湖,实现企业内外数据、各个业务条线、业务场景数据的开放共享、实时采集、实时传送、实时存储、实时分析、实时应用,让数据在企业自由流动,按需获取,让数据价值实时得到发挥,让数据应用更加方便快捷。确保数据的开放、安全、高效,让各业务部门数据的实时在线、实时响应、实时共享,有力支撑业务成功。
敏捷迭代的应用架构。采用分布式、服务化的应用架构,搭建统一的API公共服务体系,让应用开发更加敏捷,应用升级更加独立的面向服务,形成以服务为单元的敏捷迭代的应用架构,让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的应用需求,能够更加敏捷的开发,更加快速的迭代,实现技术应用和业务需求的无缝衔接,实时迭代,让应用成为服务业务、赋能业务的核心引擎。
从企业架构的整体发展层面来看,生态化的架构运行模式,成为新一代企业架构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平台化的业务架构和混合多云的IT架构相互融合、密切协同,实现业务与IT的实时同步,从而构建起一个业务和IT双向驱动的企业架构生态,推动企业架构的持续迭代和自主演进,实现企业架构的生态化发展。
作者:张金星
美城互联创始人
数字转型专家,智慧企业导师
曾任世界五百强、大型央企、国企数字化转型专家
长期从事国内外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和实战
深度参与华为、海尔、美的、阿里、京东等企业数字化转型课题
全面掌握新一代ICT技术在企业系统化应用的理论、方法及价值实现路径
主持开发了打通城市生活、消费、商业、产业、政务等全链路的数字开放平台
构建了从数字转型的管理咨询、技术应用到数字运营的一站式智慧生态服务平台
本文为作者原创稿件,未经作者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引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