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到大,但凡上过学的亲,应该都有写作的经历。或踌躇或紧张或开心快乐!
从小学生写一个句子,到一段话开始,再到写日记,然后就是看图作业,命题作文等等。

80年代的学生时代,资源和素材还是很少的。还记得上初中时,老师让写日记。直接就把所有的同学给镇住了。天,日记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当场就有人问。老师很无奈的说,如果没东西写,就把你们所经历的事件记录下来就好了。最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缘起、经过、结果。
想想第一篇日记真的是绞尽脑汁去写,实在搜不出来东西写。便像套八股文一样,把老师的这些要求逐个列了出来。好不容易凑出了第一篇日记,很忐忑的交给老师。老师竟然很夸张的表扬一番,我想应该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写作积极性吧。
其实也是万事开头难,开始老师让一周写两篇日记,后来让一天一篇。一周两篇的日子其实是有些难熬的,因为没有多少素材可写,加上大家也不会组织语言,所以真真是蛮费劲的。
到后来一天一篇的节奏,其实是都有些好转的。因为有了套路,实在没有的写,就把一天的所见所闻做流水账式记录下来。竟就觉得顺水顺舟不那么费劲了。
还记得高中时的写作,大多要求是长篇大作了。字数一般要求八百字以上,所以每次都得认真的组织下结构、布局和情节。老师也天天讲写作要求。什么虎头凤尾了,各种文章的结构和要求啦。故事,议论文,说明文……总之是要正儿八经的好好写,作文在高考中的分数占60分,所以大家也都写的兢兢业业。然而,差距还是蛮大的。
还记得我们班有个学者型的同学,天天看各种小说,走路也是有点一步三摇,像过去的秀才。然而他写的作文却异常的传神,每次都会被老师当做范本来读,同学们往往都会投去羡慕嫉妒的眼光,而他依然故我的干他的事。而我的作文,偶尔会被老师当范本读都会感觉特别荣幸。
后来,还会有偶尔写作的时候,每当有事情,或者是心有感触,都会拾笔而发。写完之后,或者放在日记本里,或者放在QQ空间里,经过时间的沉淀,再回首翻看写过的东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好似又回到那一幕幕的过去。并非喜欢过去,而是一种特别的记忆和情思,跃然眼前的感觉往往是留恋的,值得回味的。
各人的爱好不一,业余生活不一,排解烦闷的方式不一。而我却很喜欢经常写写的感觉。看着自己组织出来的某句经典句子,或者某个有意思的段落,心里会有快乐的满足感。
不知道自己发出的文章是否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如果有,甚好!如果没有,说明自己还需要很好的努力。很欣赏鲁迅大师的文章,能够医治人们的心灵。也很喜欢龙应台的文风。是那么的犀利,婉转,又触人心扉。
今年下半年偶遇简书,瞬间便有一见如故的感觉。自此,我的想法有了更好的抒发之地。这里有沃土,也有我所需要的营养。我愿意陪她经历春夏秋冬。我愿意在这里为她吐露心扉!
愿我们一起成长!长成成长的样子!
可否为我加油点赞?感激涕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