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吃得了苦实际不是源自贫富,吃不吃得了苦主要因素是由认知带来的心理预期。
【文】小小月光 【图】来自网络 向原图作者致谢

个人觉得吃不吃得了苦主要因素是由认知带来的心理预期。
举个例子,读书很苦,但多数人都吃得下去,为什么?因为大家知道把书读好就可以上好大学,找好工作,也就是在认知上认可读书是有意义的,这个苦吃得有价值,未来是光明的。那假如说社会阶级是不变的,也就是说书读再好,也只能去搬砖,而且是一辈子,没有上升空间,那么大家就会认为读书没意义,一个本来很能吃苦的人就会连原来百分之一的苦都吃不下。
所以,吃不吃得了苦实际不是源自贫富,穷人如果觉得上升无望,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处境时,自然也吃不了苦。一个千万富翁,发现了一个商机,成功后能再得一千万,他可以废寝忘食地去吃苦。
人不是无缘无故就会吃苦,他能吃苦因为他有盼头!

一、条件越好的人越能吃苦,条件越差的人越难吃苦。
因为条件差的人已经缠了很多苦在身上,再吃苦就受不住了,因此条件差的人承受能力也越差,也更难抵御诱惑。
条件好的人吃苦其实并不太累,因为可以随时补充正能量,收支平衡而已。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希望,越能感受到希望的人越能吃苦,而越感受不到希望的人越受不住压力,人都是这样的。
二、有本书叫做《稀缺》,通过采访和观察了大量穷人和忙碌的人,得出结论:太穷以及太忙的人,注意力资源都被占用了,没有心思和力气留给发展。
因为吃苦是要大量的意志力的。
而很多穷人由于日子过得太紧,把所有的意志力都用于克服贫穷带来的种种不便,所以,没有心思和力气去奋斗。

三、不是吃不了苦,而是承担不了风险。
这也是我觉得富人更容易成功完成一件事的原因。有的时候穷人不是他身体坚持不下去,而是他反复考虑纠结之后,觉得这件事很可能带不来的回报,然后选择放弃。富人则不一样,他们不考虑后果,只需要一个劲做就好了,就算最后失败也不会影响他们什么。

四、能吃苦必须建立在苦后有甘甜的基础上,哪怕是非常渺茫的希望!
已经看不到希望的人是不会努力的,如果你也看不到任何希望。你也会自暴自弃!
五、什么样的人都存在,有的穷人吃不了苦,有的穷人吃的了苦依然穷,有的富人不愿意去吃苦,有的富人再富也愿意吃苦等等。
能够在困境中,让自己把全部的心思和力气,用来奋斗,其实比平顺环境下的奋斗更难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