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从去年开始图书馆就开辟出一个叫新书展示的书架,每层楼都有,《一弦琴》这本书就是我无意中在新书展示的书架中找到的。当时我就想中国的古筝都是有好多根弦的,能弹出很美妙的曲子,一根弦怎么弹出乐曲呢?所以当时这个名字就深深吸引着我,最后看得过程中,这本书的内容更是吸引着我,让我记忆深刻。凭着记忆,和我的理解,我想谈一下它。

当时我看过这本书之后,就觉得这真是一个不错的作者,把一种古代的乐器与两个女性的一生联系起来,通过这种乐器将全文连成一条线。并且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很好地用文字刻画出了苗和兰子细腻的内心世界。苗与兰子这两位有着复杂感情纠葛的师徒,在那 个动荡而压抑的年代,凭借着令人战栗的韧性与执著 ,把彼此不同的灵魂弹入琴中,并最终将一弦琴的文化写进历史。被誉为日本最具时代灵魂的小说家──宫尾登美子深深为一弦琴的传承触动,经过多年的资料搜集与 采访,耗时17年,5度重写,亲手撕毁1000多张稿纸 ,终于写下了《一弦琴》这部横跨三代女性的感人小说,为读者呈现出日本女子独有的精神与美感。
在日本的那个时期,社会上男子社会地位比女子要高得多,当时一弦琴它不仅作为一种乐器,还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女子是不被允许学习的。然而苗却成为了一个例外,她不仅学了,而且还学得很好,比很多男子弹得还要好。她拜当时有名的一弦琴大师为师,一弦琴的技术愈显高超。但她作为一个女子,最终仍逃不过嫁人为妻的结局。当时那个社会认为男子应该会弹,弹一弦琴是一种社会风气,社会地位的象征,有专门的学堂教授,弹得越好,越受人尊重;然而女子弹一弦琴,则是不遵守妇道,会被人们耻笑。苗要嫁人了,于是她把一弦琴放在了衣箱的最底层,再也未曾拿出。然后她丈夫去世,她又回到家中,再嫁。她再嫁的丈夫较为开明,在听到她弹一弦琴后,不断鼓励她,甚至帮她开学舍,帮她招生,让她教授一弦琴。于是她又开始弹一弦琴,于是她的生命获得了新生,于是在社会上又掀起一股学习一弦琴的风潮。
在此时,第二个女主人公出场,兰子,她有着不错的家世,也有才情,人也聪明,她学一弦琴学得很快,但苗却并不喜欢她。也许是她太年轻,太聪明,甚至引起了她丈夫的注意,也许是她弹奏一弦琴太过功利化,总之她是不喜欢的。她喜欢另一个孩子,弹得很好,没有太多功利,太多心思,像当时学一弦琴的她;但是她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甚至是没有资格学习一弦琴的。苗无法改变现实情况,在一次这个孩子被诬陷犯了错必须离开学堂时,她将自己从未弹给其他人听的一首曲子弹给她听了,将乐谱传给她后,就让她离开了。她从没给兰子弹过这首曲子,更没教过她。
最后,她收养了一个孩子,不久,她丈夫也去世了。到处都开始了战乱,她带那个孩子逃到了其他地方,把她教育成才。兰子嫁给了一个很有前途的伯爵,过了一段很舒适的日子,但她心中始终不服,她想证明她能弹好一弦琴,她兰子也可以和苗一样优秀,甚至比她强。两个不服输的女子,都是那么有韧性,那么执着,这是她们的自身的性格,何尝不是弹一弦琴所需要的性格,毕竟最后提到一弦琴,谁也不会忘了这两位传奇的女性!很多年以后,苗已经去世,苗的孩子已长大成人,成为很优秀的人才,苗她自认为一生无悔,她这一生很完美,很优雅;兰子想像当时的苗一样,在社会上宣传一弦琴的技艺,但人们早已遗忘了这种优雅,也无法掀起一股一弦琴的风潮,她只能以失败告终,孤独身死。
一弦琴只有一根弦,虽然构造极其简单,却能弹奏出千变万化的音律。由于学习这门古老琴艺需要倾尽一生心血磨练,到了明治时期,掌握它的琴师已经屈指可数,而继承一弦琴宗师唯一真传的,仅有苗一人。一弦琴的命运,差点就此永远画上休止符,直到另一名女子兰子也与琴结下难舍缘分。一样乐器,两个人的传奇,但却并不只是传奇,也是真实的故事。
看完之后,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苗的坚韧,兰子的优雅。她们用尽一生在诠释着自己,诠释着一弦琴,甚至融入自己的骨血。以前我是知道日本女子的优雅,但我并不知道,原来也如此有韧性。《一弦琴》既发扬传承了一弦琴这一古老而美妙的技艺,又刻画了两个形象生动、爱恨分明、坚韧执着的两个不一般的女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