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反思那次实新学校之旅,不觉又写了一些感想。如果说上次写的文章是为了交作业,这次写,却是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了。于此记录,以便不忘。
一
归程,张荣照书记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他说:王红顺校长说了一句最实在的话,那就是,考试成绩的优异,其实不在讲课,而在另外五种课堂。这五种,便是早自习课,晚自习课,习题课,试卷测评课,复习课。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事实就是如此,可为什么我从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呢?职业高中多年的教学,让我失去了对考试成绩的期待和关注,竟也像这些对考试不感兴趣的学生一样浑浑噩噩度日,只关注课堂教学,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东西。再有,在那么多可接受的信息中,能找到最关键的一句,对你而言最有用的一句,才是真正学有所获。正如读一本书,能有那么一句话深入你心带给你启发,读书才有了意义呀!有时候,听智者一句话,真的胜读十年书。
二
关于阅读的课型研究,做得如此细致深入,实在让人惊叹。这绝非一日之功,需要长久地持之以恒地探索和研究才能出成效。而对于我这种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自以为是的学习者来说,是多么痛的领悟啊!我所缺少的,便是这样坐下来走进去探细节的精神。阅读这样,写作和其他任何一件事情又何尝不是一样呢?
三
有点疑惑:关于小学生是否要按照一定的写作模式来写作文的问题。在“泉灵的语文课”的广告上,提到了好多小学生因为被模式限制了想象力,导致以后再难突破的问题。过早的教给孩子一些固定思维,究竟好不好呢?不同专家教育理念都有不同,以我现在的水平,觉得谁说的都有道理,究竟该如何取舍呢?
记得在最后的现场专家评课时,一位专家说提问问题不能让一个孩子说到底,要多给别的孩子发言的机会。但另一个专家却说,必须让一个孩子尝试把一个问题彻底解决,唯有如此才可以让孩子面对一个问题时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不会半途而废或知难而退。你看,从不同角度来说,他们俩说得都有道理。一个关注了课堂上更多孩子的兴趣、思考和成长,一个关注了对一个孩子成长的激励性和完整性。我想这中间,应该也有一个临界点或者适用范围,可根据具体情境来做判断吧!
我们往往忙于应对各种任务,备课写教案上课改作业开会听报告等等,忙完了回头想想,收获何在?只为完成,哪有思考?再者,学习过后不去应用也就抛之脑后逐渐忘却了,哪有时间再认真钻研切实践行一番呢?
不过,经常写写,记录一下,反思反思,也算做一种收获吧!以后的教学道路上,应该更用心去做,更用心去思考,更用心地记录,不辜负了自己在工作中消耗的人生大部分的时日,不辜负了自己在工作中逐渐磨损殆尽的梦想,不辜负了从青春活力到白发苍苍的容颜吧!
网友评论